此。在这朴素简陋的草堂里,他面对低抗鞑虏无望的现实,潜心著述。
他身居深山,处境窘迫,仍然关心天下大事,又悉心教育来访的学子,应该算是这个时空最美的乡村教师了。
这一天的清晨,他如同往常一样,在草堂前面的小菜园子里耕作,总是要吃菜的。
如果他有闲心欣赏的话,会看到这里三面环山,青山绿水,数间草屋,一片菜园,一座石桥,几株古木,数支树藤,蛮安静的山居景象。
但是他要劳作,无心欣赏这些。
年轻时的黄宗羲花了十年时间钻研兵、农、天时、地理和物理等“经世致用”的学问,几乎到了“痴绝”的地步。
现在,到四十三岁的时候,他正在亲身进行最基本的科学实践活动。
当他感觉汗都快要流下来时,他忽然听到有一个人高喊:“黄先生,黄先生,天下大变啊,你还有闲心莳弄这个菜园子?!”
黄宗羲抬眼望去,只见从黄家竹桥上小跑来一个人。
此人是山下村子里的一个商户。
或许别的学派对商人没有好感,但是传承于王阳明的浙东学派,却提出了工商与农并重的观点。
黄宗羲正是这浙东学派的杰出代表。
那个人很是激动,他微胖的身体在这时似乎很灵巧,他雀跃着到了菜园子边上时,大气都不喘上几口。
他把他听到的传闻都告诉了黄宗羲,还说:“黄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几日观看星像,可有大变……”
“没有,一如往常……”
“啊哎,这可就奇怪了……要不黄先生批上一卦可好?在下专程从山下前来禀告……”
黄宗羲拄着锄头,看着这个小商人汗涔涔的样子,想了想,随口说了几句:“客从东来,歌讴且行。不从门入,窬我墙垣,游戏中庭,嬉娱殿庭。击之啪啪,死者攘攘。碎彼皮囊,何惧我伤。”
黄宗羲实际上给他出了一个灯谜,每到夏天,读书到夜晚时,他最怕此物。
事实上他确实精通天文历算和数学。
他用推算日食的方法和阎若璩等人考证古文《尚书》是系古人伪作,给当时思想界带来很大震动。
同时通过对照《国语》,认为古文《尚书汤诰》是后人“误袭周制以为《汤诰》”。并得结论“今因推日食于昭十七年六月”(鲁昭公十七年夏六月甲戌朔日),“可见《夏书》本文不同孔书、左氏而非伪也,则不能不致疑于古文矣”。
但是这一些都与算卦无关。
黄宗羲说完便重新莳弄菜园,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