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瓶欲上丝绳绝。告诫我身为女儿家,矜持不是矫揉造作,而是本分。我今日看了这出戏,愈发觉得先生当年所言不虚。女子还是不要轻信了旁人的话为好,否则只怕到头来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崔庭筠张了张口,似乎想要解释什么,但最后还是忍住了,继续理智的进行他们的谈话:“臣今日特来告诉大妃,是因为到了该大妃知道的时候。”
“想必大妃对于大殿下府中的情形已经了然于心了吧?”崔庭筠不着痕迹的问。
上官露没有回答,她当然知道,李永邦之前对她说过,三个良娣,三个良媛,还有几个奉仪和孺人,他们回王府的那天,一众妾侍便按礼数前来向她行礼,浩浩荡荡的人群,让她有了一种皇帝上朝群臣跪拜的错觉。别说,还真不错。
三个良娣中,最早入府的是肖氏,肖胜莹,弟弟肖恒在户部当一个小官;另外一个温若仪,父亲供职于刑部;赵芳彤的家里都是武人,因此相比之下,竟还属温氏的家事最好。
接着是三个良媛,程茜红、蒋瑶和张绿水,除了张绿水是仙罗的宗室女之外,程茜红和蒋瑶只是区区知县的女儿。
照理说大覃皇子的后妃,皇帝应该为他精心挑选才是,不说个个出生世家吧,怎么着都该报的上名号,但就从上官露的角度看,皇帝对这个儿子的婚姻,经营的好像非常漫不经心,亦或者是李永邦本人抗拒的缘故,才会导致府中的女人鲜少有特别高贵的出身?
崔庭筠打量着她的神色,缓缓道:“陛下明面上虽然没说,但早已视大殿下为未来的储君,所以对于大殿下的后妃择选,向来以贤良为主,在意的是禀赋柔嘉。”
上官露哼声一笑,轻摇团扇:“陛下其实是怕哪一天外戚成了气候,不好挟制吧?”
崔庭筠默然不语,上官露不解道:“只是如今为何又要来与我说这些?”
崔庭筠的眼里流露出转瞬即逝的痛苦,垂眸道:“大妃是臣精心教养,对于大妃的品性,臣是再清楚不过,大妃秉赋纯良,且端庄貌美,适宜主持中馈,嫁给大殿下是再合适不过。”
上官露一脸错愕的望着他:“你什么意思?你的意思是说……我是你亲自举荐给陛下的?”
崔庭筠的眼皮一跳,但面上仍故作漠然道:“是,是臣亲自向陛下举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