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透进光来,到天光大亮了,葡萄这才起来,打了哈欠趿着鞋子,见着石桂把事都干完了,扁扁嘴巴:“你这么勤快做甚,这会儿人还没起呢。”慢慢腾腾伸手扒扒头发,洗漱过才去开米缸,拿小米熬粥吃。
除了熬粥,还蒸馒头,这些石桂都会,葡萄干脆搭手看着,石桂新来乍到,顶头一个郑婆子,葡萄还是她干女儿,怎么能不软:“葡萄姐姐歇着去罢,这儿我来就成了。”
村子里办红白事的时候,秋娘也去何必祠堂帮忙,或多或少总有几个钱拿,没钱就有菜,石桂一起跟着,能做不少活,做十来个人的饭,不过是量多些,工序也还是那几道,没一会儿就把面揉出来了。
她做惯了活的,虽人小还能撑住,等郑婆子起来,粥跟馒头都做好了,取了陶瓮儿捞了小菜出来,切成丁就算一餐了。
石桂这才见着这大宅子里头余下的人,门上离不得人,那的饭是葡萄送过去的,石桂还想跟了一道认认路,叫郑婆子留下来盛粥。
王管事的那一份也是送去的,他起的还更晚些,偶尔也不在府里过,到外头做些小生意,贩些货,用的就是宋家给的钱,葡萄说到他就咬牙,旧年过年时该多发一个月的月钱的,叫他挪了,到将要开春了,这才发下来。
三张桌子坐了人,两笼馒头就空了,馒头一个个蒸得极大,石桂蒸的那一笼还要小些,这些个婆子成日里肚中无油,吃得腰圆身粗,一气儿吃了三个,挟着酱菜吃干净了,最后一口馒头还刮了粥。
石桂收拾了洗碗,那些个婆子就坐着剔牙,说起竹林子里头生了嫩笋,挖了来烧肉吃最好味,石桂听见心里一动,上山的时候确是看见许许多多的竹子,还有乡民上山来挖竹的。
外头她争不过别个,可宋宅里头外人却进不来,这许多竹笋,若是能晒成干卖,能卖多少银子!她赶紧搭话:“我去挖罢,我在家里就常挖笋,晒干了做汤也好,酱过也好,都极鲜的。”
几个人都想吃,可却没人肯动手,郑婆子听见她说,想起酸笋来,总归这时候花还没开,先把酸笋做起来,翻了花样给大夫人送过去。
总归闲着无事做,灶火不熄,几个人也不过坐着闲磕牙,说些旧宅子里恩恩怨怨,郑婆子干脆寻了个篓儿来,眼睛扫扫葡萄,她正老大不乐意,眼睛斜着石桂,嫌她多事。
石桂晓得她不乐意,才出厨房便道:“葡萄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