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受到工业基础的限制。
汉部密枢院初步计算了一下,按照匈奴的消化能力和制造能力来判断,如果匈奴想将马鞍和马镫普及全军至少需要半年进行准备,一年或者一年半后匈奴军队才能全面装备马鞍和马镫,而一年的时间足够汉部去极大削弱匈奴人了,付出的代价和受益的比例完全符合汉部利益,如此一来汉部骑军装备马鞍和马镫可谓是合情合理。
亮的号角声又被吹响了,兵堡地大门被缓缓地推开,准备就绪的斥候成批驰骋出兵堡,他们在驰骋期间化成数十个单位向各自的目的地奔进。
甲贺下巴的胡须被草原的风轻轻地吹拂着飘动,他注视斥候离去,心下惆怅地计算多少时间之内豹军斥候和边军斥候能够磨合。磨合期自然是越短越少,他只有一个月的时间用来熟悉,之后就马上要承担起先期打击匈奴战争潜力的任务了。
其实甲贺认为狼军比豹军更加适合被调来乌穆草原,原因是狼军以前有在乌穆草原执行军务的经验,很快就能适应乌穆草原的战场,可惜的是林斌似乎忽略了这一点,把豹军派来这里。
林斌真的是忽略了吗?当然不!甲贺是局部指挥官,他并不了解为了大举而考虑军团调动的难度有多大。把豹军调往肃慎,然后再把狼军调往乌穆草原?这根本就是重复性地浪费,而浪费的不止是时间还会造成一些汉部难以承受的损失。狼军目前驻扎在肃慎之地,肃慎又出现大规模暴乱,这个时候抽调狼军只会让肃慎之地的暴乱演变得更加恶劣,甚至可能失去对肃慎之地的控制!
当然,甲贺这里不是抱怨,他只是在小小地感慨。
人权?开玩笑吧!这个时代根本没有所谓的人权,再则军队从来就不存在人权这个东西,军队和民间是完全不同的性质。军人特别是高级将领根本没有抱怨的资格,他们能做的是服从和承受,一旦军人抱怨了抗拒了,那么这个军人就是变质,被发现的唯一结果就是被军队删减掉,可能是强迫性退役,严重的是直接让那个人人间蒸发。
甲贺看完转身走向临时建立的幕府,那里有豹军的指挥机构,他需要和豹军各级参谋进行交流和商议,这也是作战前期最为重要的事情,他们需要考虑无数种可能,再把无数种可能简化成一个作战计划。在这一段时期的商议内容基本上就成了军团日后的战争目标,一切都会沿着商议基础进行,至于如果出现变数,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豹军进行热身期间,世界各地也发生了不少事情,值得一提的是汉国的战事随着冬季缓冲期的过去重新爆发,天子一系和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