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田被压榨。再听说官田没有田赋,田租三年后每亩也只有两斗。都争了起来。
“比照常法,升一等户分佃就好,里长、都保、保正,以及乡司公吏户,不得承佃。若是人户还多,就抓阄,三年一易。未完租额的,官田之外另有田产屋舍产业,在三等户以上的。都要改易,由四五等户中有耕种之力的人户承佃,每户续佃不能超过三易。此外,官田不得转佃,否则当年收回。”
王冲现场定策,将官田佃法作了完善。
常法是按照五等户法,只有客户和四五等户能佃种,升一等户则是三等户能佃种。兴文寨里,还有丁壮。自居一院的人户就是前三等户,四五等户则多是分了田地,但依旧孤寡单身,与他人共居一院的。至于无产客户。目前兴文寨里还没有,兴文寨开田,即便是孤女都分了田。自己种不了,交给他人佃种。
唐玮皱眉:“四五等户几乎无力耕种。这是只让三等户承佃?”
王冲眨眨眼:“只要僰女嫁了汉人,分得独居院落。就是三等户了。现在来兴文寨的汉人多了,单身的就有两百多,正愁怎么推销出去,借官田佃种推一把也好。”
唐玮和鲜于萌恍悟,怎么就没想到两件事之间的关联。官田也得要收成,兴文寨的四五等户所分田地,都得转佃他人耕种,他们要承佃官田,只能转佃他人耕种,这就坏了规矩。
“官田三年一易,虽然乡司要做的事多了些,可官田之弊却能稍解,内地州县也能行此法就好了。”
找来乡司书吏,将王冲所述成文,唐玮和鲜于萌又注意到了王冲此法的另一桩好处。
王冲却叹道:“世间法最忌的便是万古不易,积得久了,小弊便成大害。兴文寨草创,每户人是什么情况,都能大致掌握到。兴文寨的发展空间也不大,这片河谷,我看养三五千户就是极限,怎么变官府都能大致看清。只要乡司官吏不烂得太快,能保此法行三十年。但再久了,必然生弊。内地则是岁月变迁,沉疴太重,不大动干戈就想去弊,那是不可能的。”
刻意强调官田佃种三年一易,不仅是让官田更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作用【1】,帮兴文寨渡过初创难关,还是出于王冲的私心。他想让兴文寨形成一套不仰赖官府就能自主运转的机制,日后不管是谁来主管兴文寨,有兴文寨的“寨情”在此,谁也别想替代他在兴文寨的影响力。
然而这般心思,浸在官田佃种法里,却让唐玮和鲜于萌有了更深的解读。
书吏已将此法张榜出去,再作解说,外面的喧闹声终于平息下来,现场就有老人牵着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