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军器监丞,寻常人一辈子都难得到的前程,他竟然拒了。
只有孙羲叟和宗泽负手而立,暗暗叹气。好是好,却又不知要结下多大的怨。
这官这差使,是谁给的?是王黼。
边事司靠宗泽王冲得了大功,王黼能得相位,自然要回报两人,只是这两个人还得区别对待。
宗泽年纪已大,自有定见,王黼也不愿引此人为心腹,能写出《再论西南事疏》,说明此人也如君子党,是依抱负行事,而不是依人行事,真用作心腹,不定隔日就被他卖了。所以给了宗泽朝官,再丢去外面。
王冲看似与宗泽一样,都是只论事不论人,之前进京时还不给面子,但终究是年轻人,棱角还有磨平的机会。王黼将王冲提拔到军器监,就是丢去官场大碾里磨。区区一个没有出身的小子。心气再高,也寸步难行。只能攀附他王黼。
这般盘算,孙羲叟和宗泽都看得一清二楚。王冲也该有所领悟,就看他怎么选择。
没想到,他的选择竟是这般刚烈,辞官!直接又一耳光扇在王黼脸上,你给的官,送的好差使,我不要!我自己去考!
王黼会怎么想呢?孙羲叟和宗泽都很担心。
天使……也就是内侍该是头一次遇到拒绝封官的事,手足无措。孙羲叟看不下去,找人给内侍传了句话。内侍才松了口气,扬声道:“话已记下,你便侯着新的旨意。”
抗旨拒诏这事在大宋也是司空见惯,只要不是被贬甚至被编管,拒绝封授都算不得罪,大臣得高位乃至相位时,不先拒几次反而失礼,也就是所谓的拜辞。王冲这情况显然算不上拜辞,不过朝廷肯定会另作处置。不会随便就遂了王冲的心意,这与王黼的脸面无关,而是朝廷的脸面得有地方搁。
颁旨结束,香案撤去。人群也散去。没理会佝偻下来,顷刻间似乎老了几岁的唐恪,以及义愤填膺的唐效。孙羲叟径直上前。抓着王冲连声道何苦如此。
王冲笑道:“安抚,不。大府,你放心。只要用李木青,威州茂州之乱自解,不必小子出面。”
孙羲叟尴尬一笑,他数落王冲,用心还在成都羌蕃之乱上。王冲完全可以只拒京中差使,由他辟为幕僚,去成都平乱。
不过有王冲的交代,孙羲叟心中也安定了不少,他再好奇地问:“此人真可信?与守正是何关系?”
王冲眨眨眼:“严格说,他是小子的一位泰山。”
孙羲叟一滞,不会这么巧吧?
王冲再道:“待到乱平,还望大府为泰山多争取些功赏,另外,大府也可趁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