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先机。
如果不用活字,靠着雕版印刷,为了短时间内完成制版,那么必须要常年聘用上百熟练工匠不可,成本反而极其高昂,速度还比不过活字。
第四,办报纸必须要拉起一批具有足够素质的人力,读书人、工匠、杂役都需要很多,这方面一般人更不可能与坐拥三千师生和上千工匠杂役的国子监竞争。
综上所述,私人办新式报纸在没有前例可循的情况下,高成本和高风险都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只有官府才可以承担得起。不得不说,李佑当初眼光不错,整个京城似乎只有国子监具备最成熟的办报条件。
所以对此屋中正副三总裁委实不明白这李大人是怎么想的,就是个性不服输,也不能如此冒险拿自己身家赌气罢?办报中的难处,他应该是最清楚的人了。
对于其他人诧异的目光,李佑无视了。又一次问道:“准也不准,还请石大人发句话。”
“不准。”说话的不是石祭酒,是旁边两个官员之一。
李佑望去,却是面熟的那个,这又是那颗葱?不屑的问道:“你是什么人物?这里有你插嘴的地方吗?”
“在下鸿胪寺少卿尤和,受朝廷使用,暂且差遣为办报副总裁官。李大人要借用办报厅的字盘工匠。本官如何不能插嘴?”那人先自我介绍道,又驳道:“其一,字盘是李大人当初自愿捐赠给国子监。既然如此就算是国子监所有,焉有取走之理?其二,工匠都是朝廷拨发到国子监服役的。于法不可私相授受,更是断无擅自外借之理。”
李佑皱眉道:“原来朝廷还派设副总裁官?尤大人你这是定要故意刁难本官?”
“不敢,职责所在而已,还请李大人谅解。”尤和答道。
他们两个副总裁官被各自靠山派到国子监办报,主要任务一方面是准备占领舆论阵地,提前布置抢班夺权。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严防死守,防的就是李佑卷土重来的复辟,杜绝一切李佑插手报纸的可能性。
这目的看着多余但其实绝不是多余。李佑死灰复燃是无数有前科和教训在前的,吃过亏的人都会牢记在心。
虽然尤大人之前没有料到李佑居然主动另起炉灶。甩开国子监单干,袁阁老也没有指示这种时候怎么办。但是本着无论如何不能让李佑办报的精神,阻止他利用国子监的资源总是没错的。
李佑没有表示什么,沉吟片刻又道:“本官欲用监生六十人,还请石大人予以放行。这是有关文书。”
“不可!”抢先说话的又是尤和尤大人。
李佑猛然侧头,狠狠盯着尤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