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川跟在小和尚后面进了山上的一座寺庙,见到了寺庙中的一位白眉老和尚。董海川见老和尚气度不凡,生了拜师学艺的念头。
于是董海川在庙外跪了三天三夜,终于感动了老和尚收他为徒。董海川向老和尚虚心求教,历经几个寒暑,尽得其艺。武功大成之后董海川准备下山,临别时老和尚叮嘱,“你技艺已有成就,可切忌少年气盛惹事生非。”董海川当时只是点头应承,也没有在意。
离家几年今日终于艺成而归,董海川不免归心似箭。到了福州他搭载一名运茶叶到胶州的商船往北走。二十多天的时间董海川到达了胶州境内的一个小渔港。酬谢了船老板,董海川独自上了岸。
在船上晃荡了这么多天,没吃上一顿好饭。董海川决定在渔港里找一处地方先把饭吃了。
这座不大的渔港因为靠着崂山,也因为能停靠一些大船,所以比起一般的村子来这里要热闹的多。董海川走在渔港里灰尘飞扬的小街上,见到街道两旁百十户人家的住宅鳞次栉比、高低交错,临街的一些门面大都变成了商铺。这些铺子有卖杂货的,有卖针线头的,有打铁的,有开茶馆的,当然也少不了卖吃的。
第十三章志士英豪
董海川寻了一处卖牛杂碎的店铺走了进去。这是一间不大的铺子,屋中有三五张油垢的方桌,七八条乌黑的板凳。每张桌上都摆放着一只发黄的竹筒,竹筒里放着同样发黄的筷子。
发布此时还不到正午的时间,铺子里人不多。除董海川外就临窗有一位中年书生正在那里摇头晃脑的念着诗句,每念一句这人都要喝一口酒。
发布董海川对这些文人没有兴趣,他找了张不太油腻的桌子坐了下去。屋中一位徐娘半老的女人走了过来,招呼道:“哟!大兄弟一路辛苦了,吃点什么东西?”
发布董海川头也没抬,将身上的包袱取了下了放在身边的板凳上,一边说道:“给俺来两斤牛肉,十个馒头,一斤酒。”
发布这食量把开饭店的老板娘吓了一跳,想再问一句确认一下又担心这嘴青面黑的汉子不是个善茬,犹豫了一下老板娘没敢吭声自个去招呼厨房里准备食物。
发布没多久老板娘和一名店小二将一盘牛肉、一盆馒头、一壶酒送了上来。董海川闻到酒香,心里一阵欢喜,将壶抓了过来对准壶口灌了一口,长长的呼出一口酒气,抓起牛肉狼吞虎咽的吃将起来。
发布就在董海川吃的正欢时,从门外进来了一群洋人,这群人中随行的一名中国人向老板娘大声嚷嚷起来:“将好酒好菜给洋老爷们端上来,服侍的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