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九世纪初的广州是一座热闹喧哗的城市,像其它的中国城市一样,广州被一道高大坚固的城墙围了起来。城市中狭窄的街道上行走着拖着辫子的男人,他们因为身份的不同穿着质地不同的衣服,但是样式却没有太大的区别。一样的长衫,或者在外面套一件马褂,有的人在头上戴一顶小帽。人们喜欢带着扇子和油布雨伞。街道两旁大都是木质的建筑,临街摆着许多摊点,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字画灯笼应有尽有。这些临街的店铺只需取下一块块镶嵌在滑槽里的木板,便亮出了自己的卖场。还有更讲究的铺子,一进门就像到了一座园林似的,这样的卖场相对来讲做的都是一些大生意。
说到做生意人,当时广州生意做的最大的商人,肯定要数广州十三行的商人。如果这个时代要评选财富榜,毫无疑问怡和行的伍秉鉴是在世界前十名以内。
已经临近年关了,年过半百的伍秉鉴正是忙活的时候,在广州驻留的官员他必须一一的拜访,银子在他手中如同流水一般的送出。今年朝廷下达了取消公行的圣旨,今后十三行的商人没有了政治和政策上的优势,只能以对等的买卖人身份面对洋商了。伍秉鉴对这事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以他在洋商中积攒下来的信义,洋商自然会找他做生意。他只是担心那些送鸦片来的洋商不是更猖獗了吗?他们可以随意的找到一些无良的商人替洋人卖出鸦片赚取昧着良心的钱财。
湖广总督李鸿宾客气的收下了伍秉鉴的礼物,大冬天的已经快过年了,广州城张灯结彩彩旗飘扬家家户户都在准备着过年,李鸿宾的总督府也不例外,总督府里到处挂着大红灯笼,府里府外都收拾的干干净净。伍秉鉴这位财神的到访,让府里更是增添了几分笑声。
两人分宾主落座后,伍秉鉴将自己的担心说了出来。
作位湖广总督,李鸿宾最近考虑的更多的事情,是历年来广州海关收取洋人的杂费如何取消。这些陈年陋规当今皇上已经明令必须取消。现在的问题是关税虽然涨了,可是海关衙门的官员却没有好处了,这些官员三天两头来找李鸿宾述苦,这些事情让临近过年的李鸿宾没有消停过片刻。
此刻听伍秉鉴说起这件事情,李鸿宾捻着胡须说道:“秉鉴所说也不无道理,只是当今圣上已经下了圣旨,要通商四海,走出去引进来,学习洋人的造枪造炮造大船,什么都放开了。现在连海禁都开放了,今后秉鉴老弟要小心海上的盗贼。”
伍秉鉴先前也是知道了要开放海禁,没想到当今皇上果然开放了,伍秉鉴心里不禁喜忧参半,喜的是今后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