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福气了。
刘寄又想起一事,他向两人问道:“最近民间的私人学校。 尤其是技校办的怎样?”
王茂荫见伊里布回答不出,主动上前答道:“现在私塾受到了西式学校很大的影响,除了偏远地省份,教授四书五经的老师已经没有学生了。 一些下等人家的孩子喜欢选择进入技校,因为学生在学校里花不了几年的时间便可以学会上工的技巧,马上就能到工厂里挣钱。 技校的学生熟悉机器又了解机器的原理,到了厂子里后往往都是骨干。 一些工厂甚至请这些学校代为培养工人。 也有一些工厂,干脆自己办了技巧。 学生毕业后就到工厂里上班。 ”
也许是接触社会的阴暗面太多了,刘寄不禁想起了现代社会地骗子学校,他不由担心的说道:“要防止一些以办学为名骗财祸害的人,这样的学校,让年轻人白混几年,什么也学不到。 ”
“皇上不用担心。 礼部有人专门考核学校的资格,若是不够格,他们也在礼部拿不到证书。 ”
刘寄有些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中国人行贿受贿是一种长期地习惯,拿不到证书的人为了聚财一定会想法买通礼部官员,这样一来一些骗子自然就钻了空子。
刘寄的态度看起来对官员的**十分警惕,不过正是由于这种过分的警惕,存在于清朝上百年的许多**陋习,总算彻底扫除了。 对于**刘寄采用了一套独特的办法:他让各地的督察部门每季度清查各地官员的资产;清查后将原始数据上报督察院;督察院会将这些数据汇总分析,将有问题的官员进行调查核实。 尔后进行处理;之后督察院将官员资产数据和不良官员处理结果一同交给内廷;内庭在审阅后会把意见附在后面一并呈送到刘寄地案头。 在每季度呈送到刘寄案头地各类数据统计里。 督察院的这一份文件通常是刘寄看地最仔细的文件。 通过文件的了解,刘寄认为。 中国现在的行政**应该处于一种能够忍受的状态。 因为不能忍受的人除了在各地的督察部门告状以外,还可以到京城告状,除此外各省的洲县一级都办有报纸,这些报纸大都由私人投资创办,出于迎合大众的心里报纸通常都会报道有关**的事情。 当然若是事情做的相当隐秘,或者是不满者不敢告状,那就另当别论了。
刘寄收回有些走神的思绪,走到马车旁。 每日的事情太多,让他的思维经常是跳跃性的思考,回过头他向恭立身后的伊里布问道:“包慎伯的病情怎么样了?”
“回皇上,包大人的身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