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人有些惊奇,他冷漠的面容上嘴角微微向上翘了翘,向刘翰礼貌的招呼道:“你好!我叫奥托。冯。俾斯麦,你朋友地纹章,和我这枚完全一样吗?”
“没错,那是她父母的遗物。 ”
“也许我们可以好好谈谈,可以请您和您的朋友一起到舍下作客吗?”俾斯麦一边说着,一边抄写了一个地址给刘翰。
刘翰和俾斯麦握了握手说道:“好的。 我很乐意。 ”
因为路德维希亲王和俾斯麦要觐见维多利亚女王,两人没有多谈,但刘翰感觉到他似乎替温莎找到了亲人。 刘翰忽然觉得,温莎的相貌里还真有几分俾斯麦的影子。
*************************
地球世界在1851年以后各民族相互竞争的步伐逐渐的加快了,工业**地力量经过了初始的发展,终于开始起飞了。 谁也没有料到,在世界民族之林搭乘“工业**号”起飞的乘客里,有中国这个国家。
之所以能发现悄悄地埋头苦干在远东的中国,是因为中国工业品在万国工业博览会的出色表现,这种表现不仅给了英国震惊,便是全世界也都在擦亮眼睛,重新打量那个马可波罗笔下的黄金国度。 中国在博览会上表现地实力,无疑已经站在了列强的队列里,此时的世界头几号工业大国,如果要排名。 那么英、法、美之后大概就要数中国了。
这一切可以用俾斯麦手中的数字来说明。 此时的英国拥有6600英里(约10560公里)铁路,而中国铁路的里程经过18年的修建已经达到16000公里以上。 英国的煤产量达到两千万吨。 而中国的煤产量达到近一千五百万吨。 英国的铁产量达到近百万吨,而中国地铁产量达到60万吨。 相对于上述两国,此时地德意志联邦所有公国的煤产量合计不到800万吨,铁产量也不过30万吨。
俾斯麦手中地这份数据,来自罗斯切尔德家族遍布欧洲的情报网,得到阿姆斯洛这位普鲁士财政大臣的帮助俾斯麦很容易得到这些情报。 这些数据虽然有出入,但是它大体反应出了中英两国的工业水平。 当然工业**的发源地事实上要领先中国许多,毕竟中国是靠集权的政府由国家来主导工业化的进程。 与这种自上而下的改变不同的是,英国是自下而上的一种行为,正因为如此英国民间的工业资本生机勃勃,他们很容易的在市场的主导下转换为生产力。 在加上英国先进的科学技术,自由的文化思想氛围,其国民的创造力远远高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