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减轻庞大的人员带来的物资上地紧缺,联军将部队分散到了临近恒河以西的各处重镇,与英军隔河对峙。
雨季刚刚结束不久,加尔各答的印度总督达豪施公爵便派出了议和使者。 显然英国国内准许达豪施公爵议和的文书对他本人来说是一场及时雨,他迫不及待的派遣出了议和的使者。
****************************
与南亚次大陆的战斗相比兰芳岛(加里曼丹岛)上的战斗要顺利地多。 兰芳岛总督胡林翼在1850年10月中英战争开始后便积极备战,从来年开始,兰芳岛将军程廷华利用岛上的四个步兵镇和5万临时招募的民兵进攻岛上北面的英军占领区。 英军利用海军优势封锁了兰房岛,使得岛上得不到本土的补给。
可是这种封锁只能局限于弹药武器的补给,兰芳岛自从1842年成为中国地属地以后,八年来大量的对兰芳岛进行了移民和开发,整个兰芳岛不仅农业能够自给自足。 便是工商业也发展迅速。 在岛上被封锁以后,胡林翼在后方建立了一批火枪弹药的生产地,以老式的火枪武装当地民兵。 同时程廷华在进攻中将缴获的英军装备用来武装军队,制式步枪的使用只放在和英军决战时。
这样经过了大半年艰苦的奋战,胡林翼和程廷华将英军逼迫到了沿海的几个据点。 这些据点在英国海军的炮火支援下坚守了几个月后,终于退却了。 至此1851年九月整个庞大的兰芳岛现完全控制在中国人地手中。 这座岛在东南亚群岛中有着不言而喻地重要性,它位于东南亚的群岛地中心位置,从这里中国将其的影响力扩散向周边的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苏拉威西岛等等,中国移民以从这里出发往东南亚各处淘金,兰芳岛成为了东南亚移民的中心,以至于今后汉语成为了东南亚一带的主要语言。
在兰芳岛完全占领后,胡林翼向朝廷派去了信使,除了汇报战果以外,还向朝廷索要军事物资补给。
1851年11月中国水师自从新加坡海战以后,再次驶向东南亚海域。 自1850年一系列的海战以后。 中国水师损失了近四十战舰。 如此巨大的损失令中国海军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这次给兰芳岛运送物资中国海军调集了最好的军舰。 决心重新获得南洋的制海权,指挥这次行动的是水师名将彭玉麟总兵。
中国水师目前总计有六艘铁甲舰。 此时有五艘铁甲舰在彭玉麟率领的舰队中。 这些铁甲舰中除了伏波号和安澜号都是新造的铁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