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茶具。 的确这里已经完全属于中国了,这样想着额尔金伯爵有些遗憾的在客座上坐了下来。
谈判并没如额尔金伯爵想像的那样在茶几上开始,中国人将他们请进了一间摆放着长条桌的屋子,双方的人隔着这张老长的桌子坐好。 额尔金伯爵按照习惯让助手将插着两面英国国旗的台座摆在了桌子上,他有些愕然的发现中国人也摆放了一个插着金龙旗的台座。
谈判的基础是实力,而表现实力的形式是战争。 中**队在战场取得并继续在扩大着胜利,无疑这是最好的谈判砝码,英国的优势在海上,可是失去了陆地的基础,海上的优势便如同失去了养分的花朵,开的再美丽也会枯萎。
尽管底气有些不足,额尔金伯爵发言的第一句话仍然口气很硬,他表情严肃的向杜受田说道:“我认为,中**队应该先撤出印度境内,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继续谈判下去的基础。 ”
对于英国人这一套色厉内荏的把戏杜受田已经见的多了,他毫不客气的还以颜色道:“如果中**队撤出了印度,我们还有谈判的必要吗?”
额尔金伯爵又说道:“中国侵犯了大英帝国的主权,这是严重的挑衅,是向大英帝国发出的危险的信号,我必须提醒阁下,大英帝国在这场战争中并没有使出全力,如果贵国无视大英帝国的利益,37年前的滑铁卢战役中的法国便是贵国的榜样。 ”
“大使阁下,关于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我略略知道一些。 首先我要提醒阁下这里是亚洲,其实我还要提醒阁下,你对面坐着的是中国人,而不是法国人。 在其次我要告诉阁下,法国与贵国隔着一条海峡,中国与贵国隔着大洲大洋。 我这么说的目的,是告诉阁下,贵国和我国远隔重洋万里,双方之间并没有不可调解的矛盾。 关于印度的问题,我们可以谈判解决,这对贵国和我国都是最好的选择。 ”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七十二印度大起义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七十二印度大起义
1852年本该在中国出现的捻军起义,消失在轰隆隆的火车轰鸣声中,拔地而起的工厂吸收了原本成为捻军骨干的流民,中国急速扩张的领土可以容纳数以千万计的人口,忙于起义的人口变为了拖家带口的移民。 一座座新建的村庄和城镇分布在天南地北,不管是赤膊流汗的菲律宾群岛、兰房岛(加里曼丹岛)一带,还是在毛皮厚掩的大泽湖畔(贝加尔湖),又或者是气候干燥的巴尔喀什湖畔,这些地方不断的有中国移民的涌入,他们有的是受灾后的灾民,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