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立刻变得惨不忍睹。 一阵硝烟过后,草地上躺下了一地伤亡的士兵。
刘翰咬着牙向传令官下令道:“让炮镇立刻给我压制俄军的火炮。 ”
石达开向罗泽南说道:“31镇的韦统制,可是为军校地典籍写下了不错一页。 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 ”
石达开的话中有些怪罪韦统制,刘翰倒觉得这个韦统制其实也算不错,在33步镇因为分散被骑镇冲击后,他的反应应该说还十分迅速。 而且当时俄军的骑兵也在战场冲锋,谁都没有料到俄军会突然打*。 不过教训也还是有的,至少不应该排的那么密集,应该说以队(连)为单位排列起来便可以了。 那样即使被轰炸损失也没那么惨重。
不过毕竟事实摆在面前,刘翰没有开口反驳石达开。
当刘翰再次把望远镜对准前线。 这时双方地步兵正在俄军阵地前交火。 刘翰发现阵地前不时有爆炸响起,却没有打*的痕迹。 很快他明白过来,那是俄军在阵地前埋下地地雷。 好在前线的指挥官已经吸取了教训,士兵的队伍已经分开的较散,而且俄军的地雷威力也小,所以伤亡不大。
这时步镇的野战炮随着战线的前移推到了前线,黑压压地人头漫山遍野的向俄军阵地攻去。 战场的硝烟好似一层烟雾一般笼罩在战场上方。 经久不散,越聚越多。
施朝云刚才被哥萨克骑兵冲击的有些憋屈,此刻在进攻中,他亲自上前线指挥,在他的感召下,33步镇的军官们都身先士卒的冲锋在前,因此33步镇的攻击最为勇猛。
俄军阵地上地滑膛枪不断的射击,战场上弹如雨下。 不时有人倒在进攻的途中。
施朝云所在的位置是一处弹坑改造成的战壕。 这里离最前线不过400米的距离。 偶尔有俄军地炮弹会在附近落下,把防炮柱被震的沙沙作响。 面对激烈的战场,施朝云无暇理会其它。 他一直观察着前线,随时向前线下达指令协调33步镇各单位的进攻。 ”
鸣箭2型后装线膛枪的理论速度达到了每分钟12发,可施朝云从来就没有在战场上感受过这种速度。 士兵们再怎么加快速度,拉拴、填弹、上膛。 托枪、瞄准、射击。 即便子弹在最方便取得的地方,施朝云估计每分钟也就是5到7发子弹。 当然军部的射击教官达到了这种速度,可施朝云从来就不认可这种速度,那可是在没有战场压下的环境下忽略瞄准得到的速度。
可就是每分钟4发子弹的速度,33步镇地新兵蛋子仍然不能够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