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除去回程的时间,已经离冬天不远。 加之现在俄国地援军经了,不如我们主动后撤。 若敌军来追我,正好加长了俄军的补给,逐渐陷俄军于不利;若俄军不来追我。 十万大军陷在冬季地西伯利亚,补给极为困难。 ”
刘翰拍掌说道:“左将军所言不错,本王亦赞同。 ”
曾国藩亦有此感,他沉思了片刻说道:“既如此,那就升帐议事,将此事详细安排。 ”
*************************
1856年是一个多事之秋。 就在中国远征军与俄军浴血奋战之时,英法联合向中国发来一封通告。
在炎炎的6月,这份通告此刻正摆放在刘寄的案头,他神色凝重的详细通读着内容。
看完通告,刘翰放下信纸重重的往案头一放,嘴里说道:“讹诈,这简直是讹诈。 冤枉我们还一直把法国当成朋友,每一样条约都最先优惠法国,你看看,现在法国人的嘴脸。 简直是一个无赖。 ”
新上任的总理外交事务大臣郭嵩焘躬身说道:“皇上。 西方人信奉国家之间没有永远地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那俄罗斯人去年还和英法交战,今年他们似乎又成最好的朋友一起来要挟我们。 ”
“那你认为怎么办?”
“与君子打交道。 自然用君子法则。 与小人交道,自然也不能拘泥不变。 现在北方战事正紧,南方的局势一定要稳定。 俗话说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英国人想要回印度的利益,我们可以给他一点。 法国人想要到中国内地传教经商,我们也可以和他们商议一下。 当然租界的问题不能谈,这是原则。 如果英法要跨越这条红线,那么即使开战也要坚持。 ”
郭嵩焘这话深得刘翰的心思,他不动声色的向郭嵩焘说道:“这事,召集内廷商议一下。 决定了便通知内阁草拟一份诏书,你们总理衙门要把问题表达到位,让英国人和法国人明白,那些地方是不可能跨越地红线,那些地方是可以商榷的。 ”
刘寄还在和郭嵩焘谈话,小德子趋步从外面走了进来凑在刘寄身边小声禀报道:“奴才启禀皇上,户部尚书祁俊藻在外边侯着,说是有急事。 ”
刘寄有些不耐烦的问道:“到底什么事情?”
“好像是各地爆发旱灾。 ”
刘寄脑海中一转,想起了去年户部奏报黄河改道淹死了民众不计其数,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没想到今年又是大旱。
刘寄皱着眉头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