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山阳郡内的小股黄巾。这个袁遗,字伯业。是将来诸侯讨董的十八路诸侯之一,当然正史中只有十三路,不过这还不是现在我们考虑的范围。”
说到这儿,王旭语气一顿,略微回忆了一下历史典籍,才又接着说道:“袁遗是袁绍的从兄,历史上曹操曾说‘长大而能勤学者,惟吾与袁伯业耳’!可见这个袁遗还是有些才华的,只不过在三国这个大舞台上就没什么了不起了。但消灭小股黄巾军还是绰绰有余。而黄巾起义的转折点,长社大战是在明年四月发生。所以在火烧长社前我们必须要赶到皇甫嵩的军中!”
王旭说了这么多,徐淑却有些兴趣怏怏地说道:“其实黄巾之乱有没有我们结果还不都一样,我更想知道黄巾之乱以后怎么做?是不是凭借着战功托人给宦官进献点钱,再给那个财迷汉灵帝也送一些,然后买个太守或者州刺史什么的起家?”
“不!黄巾之乱后,那三千士卒愿意留下来的就继续当我们家的护卫。那种拖儿带母,又是独子或者说不想干了的,除了薪水和按功勋给予的赏赐外,再格外发点钱遣散了吧。”王旭迅速摇了摇头,很干脆地否定了徐淑的提议。
“恩?”
似乎对于王旭的想法颇为意外,徐淑立刻不解地问道:“为什么呢?”
王旭笑着用手指点了点徐淑的鼻尖,语重心长地解释道:“你呀,想得太容易了。黄巾之乱后到汉灵帝死这一段时间是宦官当权,而且朝廷又还具备实际权力,稍不注意就会招来大祸!”
“那还不容易,只要讨好灵帝和宦官不就行了吗?”显然徐淑并不能体会其中的关键,此刻一脸的疑惑。
“不!有两个原因导致这么做行不通。其一,你现在巴结了宦官,名声就会很臭,对于将来争取人才是非常不利的。没有人才难道就让我一个人去打天下吗?其二,你如果真的这样做了,那么必然就很得皇帝的欢心。而以灵帝的欢心,很有可能调任你到京城去做大官,不一定会按你的意思想在哪儿就在哪儿,那可就真的糟了!其三,这个时期的官员调动是非常频繁的,就算你得到他们欢心也很有可能把你调来调去,到最后还是什么都没有。”
一口气解释完三个原因,王旭想了想又接道:“所以,这样做完全是得不偿失,没有必要去赌这一把。真正寻得安身之地应该是在诸侯讨董前后,那个时候得到的才真正是你的。”
“哦!原来是这样,那你为什么又要解散那三千士兵呢?把他们留作将来的班底不好吗?”
听到这么幼稚的问题,王旭忍不住拍了拍徐淑的脸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