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管束。
一时间,各地文武全部都将视线投向静默的楚王宫,等待楚王的还击,他们同样担心楚王究竟会怎么做!
事实上,楚王宫远不如表现出来的那般平静,在京的尚书台群臣连日集议,商讨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以及应对之法。
此时的形势下,王旭不称帝是不行了,已经走到这一步。如果服软,那么后续的隐患将多不胜数,并且魏国和吴国都不会放弃这样动摇楚国凝聚力的机会。楚国需要一个立足的理由。
至于尚书台商讨的问题,主要则集中在称帝后必然面临的影响。
经过数日的密议,尚书台迅速落实了计划。
远在凉州的西方军团和白虎军团暂停统一境内各族部落的军事行动,全面管制凉州各地。
镇南将军邓芝亲赴交州,南中边军大部调往交州,进驻各要害城市。交州军进入全面战备。部署争对吴国的防御。
西军全线退回益州腹地,入住成都、江阳等各处重要地区。太尉徐庶秘密前往益州主持大局。
大将军赵云奔赴函谷关,左尚书令郭嘉奔赴并州,右尚书令庞统奔赴雍州……
可以说,整个楚国的军队几乎全部动用。
接下来两三个月,楚国除军队外的一切重大事宜都被暂时搁置,高层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到了称帝一事。
这期间,楚王宫没有发出任何声音,沉默到令人诧异。
百姓不解,各方文武官员同样不解,各种议论传遍大街小巷,可楚国官吏接到的命令却只有一个,不准管!
这种宁静中带着混乱的气氛,一直持续到公元二一三年十月初八!
这注定了是个被历史铭记的一天,注定了其不平凡,当百姓仍然如往常那般从睡梦中醒来,走上大街的时候,目光再也无法从那些榜文上移开。
楚王明确要称帝了!
每一张榜文都写满密密麻麻的内容,上面陈述了楚王对天下、对百姓的功绩,同时也揭露汉末以来的朝纲失统,甚至将诸侯割据的本质也一一写明,百姓知道的,不知道的,全部都用简要的语言揭露。
至于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段,则是王旭的自述,核心只有一个!
重整河山,重振华夏!
楚王宫长达三个月不出声,可一出声就掀起惊涛骇浪!
早前人们只是猜测,只是推敲,无论他们怎么议论,传得多么邪乎,可终究与楚王亲自承认完全不一样。
数日后,魏、吴两国很快做出了反应。
天子下诏,号召天下所有人共讨楚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