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来说却是优越至极,可以大大加强军队的实力,何况他们还得到了明确的回复,算是轻松完成了任务。
只是他们来得终究不是时候,楚国朝廷并没有对这件事太过重视,他们走后,几乎不再有更多人关注。
战争仍旧持续着,南阳边关几县的城池和村落全部衰败,百姓几乎都已经撤回腹地,极少数不肯撤走的也死了。
魏国和吴国倾尽全力,造成双方极大伤亡和损失,可始终无法突破楚国的防线,而楚国内部的各处叛乱却逐渐被平息。
四月初七,镇西将军李严率西军部分精锐将士,最先攻破益州境内的叛军主力,灭敌三千余,收降两千余,诛杀领头造反的家族二十余户,抄家三百余户,随从叛乱或为叛乱者提供帮助的也全部充军。
益州的叛乱分子自此被一网打尽,整个益州随之开始大面积搜捕和彻查,争对反叛人士进行地毯式的清洗和镇压。
此后三个月内,其余各地也相继完成平乱事务,楚国因为早前就做的准备,将一切损失都降到了最低,可即便如此,在这场争斗中仍然有数以万计的人成为牺牲品,遭受影响的人更是不可计数,可谓血流成河。
同时,惨重的代价也换来楚国内部的又一次重整,残余的顽固旧势力和抵触者几乎彻底根除,新帝国建立的最后一些内部阻碍也在无数的鲜血与尸体中烟消云散……
ps:写这章的时候极为感慨,觉得汉朝真心牛,在那个时代真的太辉煌了!(未完待续)
第八百六十三章 都护府(上)
随着楚国内部叛乱的逐步肃清,奔赴各方坐镇平乱的郭嘉等重臣也先后返回襄阳,而魏、吴两国联军却仍在南阳久攻不下,这样的局势让他们终于萌生退意。
这不是他们没有抓住机会,而是楚国的文武们处理得及时,处理得快速。
如果尚书台群臣没有决定收缩兵力回腹地,那么楚国的叛乱不可能那么快平息,也不可能给策动叛乱造成那么多阻碍,或许也可以说成是楚国没有犯下大错,因而让魏、吴两国无能为力。
更重要的是,直到这一刻,魏国和吴国才真正意识到,楚国经营和发展了近三十年的体系究竟是多么可怕,究竟将楚国凝聚成了怎样的铁桶。田丰、沮授、郭嘉、陈登、徐庶等等无数贤才,用半生去实现了目标,最终收获了果实。
魏国和吴国都是在探索中前进,而楚国却是立足于这个时代而超出于这个时代,如何一样?
王旭一个人当然是没有能力去完成这些的,他只是利用了跨时代的学识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