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张辽和魏延擅自调兵的举动,他并没有明言其对与错,而是仿似遗忘般将其淡化。
不久,他又快马传令边防军西军将领张南和何仪,命二人务必抽调目前西军的一半兵力出来,以最快的速度驰援北方战场。另一面,他也再度传令北方将士,令其务必以拖延为主,不与魏国主力硬拼,若必要时,可以放弃楚国所占据的并州之地。
相较于北方战场的严峻,南方战场则要轻松不少,吴国虽然多有良将,可终究实力偏弱,且在地理条件上对楚国没什么优势,掌握着豫章的楚国,完全可以肆意攻入吴国腹地,且兵力也占据着绝对优势。
陆逊率领的水军战力强大,各种战船性能超越吴国几个档次,有着完全的控制力,死死压制着周瑜,吴国水军能在周瑜的指挥下勉强周旋已是极为不易,根本无法策应主战场。
周智东进的大军虽然面临吴国精兵强将阻截,难以存进,可却成功牵制了吴国大量兵力。吴国也是没办法,他们虽然知道楚军的目的,可若是松缓这一路,那么一旦被攻破,周智可以直接杀往建业。
高顺在中路的突进可谓是缓慢,但却循序渐进,吴国受限于兵力,难以做到面面俱到,接连有十余县被攻克,被迫一退再退。整个战场形势完全是靠太史慈、朱桓、董袭等良将苦苦支撑。
最顺利的则是赵云的南路大军,不到一个月就攻破庐陵,顺利与交州军会师,主力随之向着建业持续推进,交州军则负责清扫吴国残兵,控制各县城池,为三路大军解除后顾之忧。(未完待续。。)
第八百六十六章 一年
楚军伐吴超乎想象的顺利,吴国引以为傲的特点在楚国面前,毫无优势。
相反,楚国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力,无论是将领谋臣的能力、还是兵力战力,亦或是物资补给,样样都占据着压倒性优势。
冬月,在北路周智、中路高顺与吴军主力奋勇厮杀的时候,南路率先取得突破性进展。
困守建安的凌统、朱然、贺齐因兵力不足,寡不敌众,楚国南路大军在赵云和徐庶的指挥下,先分兵攻破其主力周边的一些县城,然后呈现对其主力所在的包围之势,吴国将士被迫撤退。
吴国建安郡全面失守,赵云随之率南路主力北上,从后包抄正与楚国中路大军缠战的吴国主力,吴军中路统帅鲁肃面临腹背受敌,闻讯后果断选择撤退,并迅速通知其更北方的孙策。
孙策所率乃是吴国最核心的力量,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