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来。
这倒勾起了杨二诗兴,却也是出口成诗。一字字吟来,虽不十分出彩,却胜在铿锵有力,引得苏游连连叫好。
杨二犹不知足,非得让苏游也来几句,这倒让后者为难了,前世的他是做过即景诗的,虽然说不上七步成诗,但稍一思考,也能吟来,无奈此时的他却在做诗方面落入了王静安所谓读书三重境界的第二境,虽然作出的诗更为四平八稳,却因为太在意平仄对仗而毫不出彩,比之以前的不知平仄,倒缺了天然。
“江山大一统,井上一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杨二再三相劝,倒像是在劝酒,苏游无法,只得随口吟了一首盗版的打油诗,心中却想,“听到这样的诗,你可不能再叫我做诗了吧?”
“哈哈,妙,妙哉!”杨二一听苏游吟完,不由大笑起来,诗歌虽是即景,却不伦不类。但杨二重其新意,发现做诗还能如此做法,自是疯狂大笑,笑得连眼泪都快出来了。
苏游却是满脸抱歉的表情,显然他也知道自己做这诗不算出彩。
杨二笑完之后,马车离开官道转而向东,便有一山阻住了去路;几人无奈下了车,侍卫们也都栓好了马,不远不近地跟着。
更向前走,山势微陡,一边是迷蒙烟雾里的长安城,一边却是四野无人的树丛,唯有一两只迷途的雀鸟时而细语相询。一条弯曲的石板路,遥遥地通向山坡,更远处,几丛灌木早被白雪包裹,如琉璃世界一般。
雾气渺渺处,大概是传说中的净念禅院了,苏游心旷神怡,暗想这处倒大有“曲径通幽”之境。可偏偏,几人才走上坡没几步,便见三五个执了长戟的兵士走了过来,远远便问:“前面几位朋友,意欲何往?”
“齐王殿下与月容公主殿下前来拜山,尔等不得无礼。”随行的侍卫不失时机地亮出了腰牌,这才打消了巡逻士兵的盘问,但苏游的心中却多了个疑问:“这净念禅院是什么去处?还有卫兵驻守。”
有了心事,苏游便少了看风景的心,此时的石板小道,哪里还有什么意境?
倒是才转了几个弯,苏游便远远闻到了一股淡雅清香,自然是梅花盛开了。再往前走,入眼的却是一面院墙,却见一支红梅越过了院墙,一支独秀,数朵争艳,清风徐来,竟像是许多胭脂摇曳,这又使得他想到了“一直红杏出墙来”这句诗来了。
“横波大概又有诗了。”杨二用一“又”字,倒让杨素颜也充满了期待,仿佛苏游原本就很能做诗似的。
苏游点点头,却半天不语,写梅花的诗真心不少,最有名的大概属林和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