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战乱,因为战乱而死亡的百姓何止千万?
尽管知道形势紧迫,苏游还是摇了摇头道,“我也知李渊目前是最虚弱的时候,但李渊离我实在太远了,我前面有窦建德、王薄、孙宣雅、宇文化及,还有东都。。。。。。。就算我想打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苑君璋沉声道,“将军的船队能够大破高丽王都,想来一路南下而后沿河西进一点问题都没有。再者说了,东都对李渊的大军也是如鲠在喉的,我们还可以寻求东都的联盟。”
苏游一愕,这个时代果然是变得太快了吗?
刘武周想着和自己结盟倒还罢了,竟然还想着与东都结盟,官和贼真的能尿到一壶去?
503大中国梦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剥开许许多多冠冕堂皇的重大决定的神秘面纱,最终发现的便是最最丑陋的本质——利益。
由此也可看出,光明正大地追求利益的商人是多么可爱,对应于那些为了政治利益你来我往的伪君子,他们仅仅只是真小人。
苏游有着很强大的经济头脑,并且以商业立国,自然不会把伪儒们张口闭口的道德廉耻放在心上,实际上他对于战争的看法也包含着利益。
出师之名可以是正义,但若是没有战争红利,若是赔着本钱赚吆喝,苏游肯定是不会去做的。
当初苏游之所以帮助百济打高丽,很大一个因素便是维护七海商社的利益,此前他就一直把百济和新罗看成自己的殖民地;——高丽竟然动了他的禁脔,那肯定是犯了大忌的。
直到建立了三山这个根据地之后,苏游正式讨伐高丽,一方面是为了得到大义之名,最重要的还是为了得到资源,那时候三山缺少铁矿,而苏游看中了马訾水(鸭绿江)出海口的那个铁山。
结果比想象中更为理想,苏游不但签署了不平等条约,而且得到了大量的粮食和黄金,这对于三山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如果不是在新罗的金城和慰礼城以及辽东半岛的卑奢城与高丽交战的话,苏游的三山城怎么会那么快建立起来?
三山的建设,需要大量的燃料,而后苏游便想到了辽东昌黎郡的露天煤矿,可是高丽人撤出辽东之后,高开道趁机占了这片无主之地。
苏游对昌黎郡的露天煤矿是势在必得的,但真要与高开道的十万大军硬碰硬的话,显然得不偿失,这才有了他与罗艺结盟的基础。
罗艺满以为这是天上掉了馅饼,哪想到自己地盘虽然扩张,但人口和经济都跟不上去,这才引来了眼红的窦建德和魏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