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游也不留他,当即让人把他带去与裴世矩详谈合作之事去了,一面又让人把王宣请来,他便是苏游心中带领援军的第一选择。
苏游已经在内部通报了立国的消息,所以有权利自主任命官员,当王宣到来之后,苏游先是任命他为鹰扬郎将,而后便把支援刘武周的命令派了给他。
大隋的鹰扬郎将相当于后世的万夫丈,手底下的兵少则一万多则几万,所以一听苏游任命他的时候,王宣当即热泪盈眶,对苏游这个伯乐自是心中感怀。
可王宣听说苏游只给他五百轻骑,而且是去支援刘武周时,他脸上的神色便有些阴晴不定了。
先不说鹰扬郎将只带五百轻骑的事,单说去支援刘武周就令王宣有些尴尬的。
刘武周曾是王宣的旧主,因为王宣发誓要灭突厥而刘武周投靠突厥,所以他们才分道扬镳,可现在苏游却希望他们能够共事,这实在让他难以接受。。。。。。。
不过,军人以服从命令为第一天职,王宣不管心中如何抵触苏游的命令,却还是带着苏游为他安排的五百士卒开始往刘武周的地盘进发。
就在苏游和苑君璋算计李渊的地盘太原时,李渊在西京长安迎来了人生中一个重大的转折。
早在十多天前,李渊占据永丰仓,随后像李密和刘武周一样开仓放粮大赈饥民。
随后,在李玄霸的开路之下,李渊率中军抵达抵达灞上,停在长安春明门的西北,又与李世民和李建成率领的大军会合,总兵力达到了二十余万人。
李渊下令全军住进营寨和堡垒之中,不得出营骚扰当地村落,不得侵扰当地乡民,要做到秋毫未犯;他并没有下令攻城,而是等待城内的隋军主动请降。
李渊多次派使者进城,向城中的大隋高官们述说自己尊隋的本意,此来正式为了拥护代王为主,希望城内的守军不要抵抗,可他这些掩耳盗铃般的说辞又怎能说服城内的守军?
理所当然,长安城内的代王杨侑以及文武百官迟迟没有向李渊投降,实际上是在等待屈突通的援军;他们认为如果屈突通打回关中,长安的近十万守军再反攻出去,李渊的二十万乱军根本不在话下。
李渊之所以对长安围而不攻,何尝没有河东的屈突通突然打回来使自己首鼠两端的担心?
理所当然,李渊的大军与长安城内的隋军开始对峙,这样的日子一晃就过去了七八日。
过了这么些天,李渊又有些后悔,要是早知道屈突通不会从河东打进来,自己早一点进攻长安的话,说不定现在长安城都已落入自己手中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