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的规矩,本州参加科考的学子是要经过本州的长官和学官签字推举才能参加科考的。这些学子以后的作为还要和推举官员的的前程挂钩的。
虽说到了现在,这事情已经沦为一种形式了,但若是这些官员中有一人因为李唐曾经当过“讼棍”而真的拒绝签名,那对于李唐来说不啻一种很大的打击。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李唐也不宜直接出面告状,不过,他当证人却是没有问题的。
排除了吴铁牛家的、李唐还有躺在床上不能动的吴铁牛本人,能够无所顾忌地上公堂告状的就只剩下眼前的吴乞儿一个人而已。
“有什么不能的?”吴乞儿毫不迟疑地答道。
第5章 糊涂知州
歙州知州衙门。wWW!
大名鼎鼎的包黑炭担任开封知府后,因为查知民间递诉状屡屡被府衙的门牌司书吏敲诈勒索,便率先命令平日里府衙的大门必须敞开,接着又取消了门牌司,而在衙门外面设一面大鼓,告状的人只要在府衙门外敲击大鼓,在不仅外衙的皂隶文书等人能听见,就是在内衙当班的府尹本人也能轻易听见。
这面大鼓很快就成了大宋地方官府最流行的时尚稀罕物事,不管是贪官还是清官的衙门口一夜间都纷纷摆上了一面大鼓。就好像离了这面大鼓,就无以证明自己廉洁奉公,为民做主的决心似的。
歙州府衙门的这面鼓不比其他府衙的小,府衙的大门也不比寻常府衙窄,但如今已经有一些日子没有人来击鼓告状了。
不为别的,大家都知道本届知州是个糊涂蛋。
人年纪大了,难免要糊涂一些的,但象马肃马知州这样五十岁刚出头就浑浑噩噩的官员却并不多。要知道,五十岁对于一般职业来说是大了点,但在官场之上,尤其是对于知州这样朝廷重臣来说,这可不正式“当打之年”,急需奋进的年纪吗?
这时候,马肃正坐在内衙里,拿着一枝笔在文书上签名。只见他拿起一张文书,也不看内容,直接在最后一行“通判歙州事陈信愚”后面加上一行“知歙州事马肃”几个漂亮的小楷字。
这样平平静静地连续签了几份文书之后,也不知道的触动了哪根神经,马肃忽然一把把那枝名贵的兔颖笔重重地摔在地上。
呆呆地静默了半晌,马肃又自嘲地苦笑一声,弯下腰来,把那枝笔捡了起来,轻轻放入笔架之中。
“嘿嘿,想不到我堂堂一州知州,竟然沦为一个帮通判签书的文案,这么多事,竟没有一件是我可以独断的!嘿嘿,真是讽刺啊!”马肃摇着头,喃喃地自言自语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