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二公子好大的规矩,”那人本是讽刺,没想到下一刻谢笙说的话让他们都坐不住了。
谢笙对周老爷子长施一礼,道:“老师,还请您将出门前父亲交与您的传信烟花借我一用。这蜀州书院窝藏我定边侯府逃奴,散布谣言,毁我父亲声名,必得一并拿了,好好严查,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见郑山长等人都即刻站了起来,谢笙抬了抬下巴,学着那余大儒的高傲模样道:“今日出门前,我爹叫我带了五十精兵,郑山长你们若要留我,他们便能立刻踏平了蜀州书院!”
才刚刚进门的沈平安听见那话还觉得心里一抖,等看见谢笙的动作,想到谢笙对自己说的,学习大人举止的话语。再一眼认出谢笙这学的是谁后,他竟连那几分紧张都去了干净。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谢笙上一句话的口气是和谁学的?谢侯爷?
第14章 现实
五十精兵?
全大盛的人都知道,定边侯之所以叫定边侯就是因为他领军有功。对付蜀州书院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只五十府兵就能叫他们插翅难飞,何况是定边侯带出来的精兵。
“二公子何至于如此,”郑山长脸上也有些难看。因觉得谢笙不过是三岁小儿,能知道什么,就把求救的目光投向了坐在上首的周老爷子,“周先生,二公子年幼不懂事,可您是知道我大盛治下书院的规矩的,怎么可能会有逃奴?”
“是吗,”周老爷子脸上再没了方才的笑意,他把谢笙叫到自己身边,身上曾经属于尚书的官威尽显,“那郑山长可能告诉我,我提前到了蜀州,还住进了谢家的事情是谁告诉你们的?”
郑山长等人心里一个咯噔,这的确不是他们自己探听到的,按照他们的消息,周老爷子的判决虽然已经下来了,是即刻启程,但是因为上头有皇上压着,酷暑不许赶路,起码要秋日里才能出发。如今京城里的消息,也不过是周尚书被羁押在一处秘密所在,任何人不得探视。
“怎么,不敢说?”周老爷子面皮不动的,无端让人觉得有些发怵,“蜀州人杰地灵,是名士游历必到之所,也出过不少忠臣良将,名人典故,偏偏蜀州书院所出寥寥无几。那些名士从不理会蜀州书院,莫非就只是书院规矩多?不过是懒得和愚笨之人交流。”
在场之人谁不自恃是蜀州名家,哪里受得了这样的闲气?
“尊您一句周先生,不过是看在皇上的心意上,当真就以为自己还是当朝尚书了?”有人不客气道,“如今不过是个罪人,连端坐堂上的资格都没有,当为我辈之耻,吾羞与汝为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