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名群众夹道欢迎,国民政府的县长隆重致辞。
采访团一行所到之处,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蓝眼睛、高鼻子的几名外国记者,说着肌理哇啦的外国话,惹得乡亲们争相围观。
集体采访之外,这些老外记者一个个都很敬业,非要拉着翻译穿街过巷,深入到老百姓中间,详细询问老乡们对日本鬼子的印象。对国民党军队和八路军,还一定要大家做个比较,这可为难了一旁作陪的当地官员,只好请翻译胡乱翻一下。
因为老乡们总是习惯把国民党叫做刮民党,收刮民脂民膏,欺压乡里百姓。
如果按照这个意思翻译,那还了得,蒋委员长还不气炸了肺。
张忠孝大约一米七五的身高,身材魁梧,头发抹得发亮,一件对襟短袖,看上去风流倜傥。
一只相机,一只包,从不离身。
一到临水,他立刻活跃了起来。
上午参加了集体采访,下午就开始在县城独自活动。
他谢绝了当地的陪同,一个人戴副墨镜,夹着包,穿大街,过小巷,看上去就像是一名游客。
漫步行走在这个鲁南小城,不时问上当地人几句,好像是在问路。
有意无意,他会悄悄观察,有没有跟踪者,有没有可疑的人潜伏在周围。
烈日炎炎,太阳斜打着,火烧一样灼着皮肤,地上也像着了火。蝉儿在高高的树上热得不知所措,不停的叫“知了,知了。”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来往穿梭的骡马张大鼻孔,小商小贩都躲到树荫下面,头顶上的柳树像蔫了似的,枝条无精打彩地低垂着。
闲逛了一圈,火辣的太阳让他的衬衫后背湿了一大片。
在一家大光明照相馆前,在确信没人盯梢以后,他走了进去。
这是他临水之行的第一个接头。
照相馆老板朱正兴,个子瘦高,背稍微有点驼,对半分头,牙齿有点发黄,眼睛不大,笑起来就更小了。
表面上,他是一名喜欢摄影,并以此谋生的文化人,棋琴书画,样样在行,在临水颇有些知名度,省城的报纸上还曾发表过他的摄影作品,那是一组反映临水春节习俗的照片。
自那以后,知道相馆朱老板的人更多了。
殊不知,他真正的身份——中统山东站临水组组长。
明月清风一杯酒。
天涯无处不消魂。
接头暗号一对上,朱正兴立即把张忠孝请进了楼上,并关照伙计把好门,不让陌生人上来。
“特派员光临小城,让我们振奋不已啊,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