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其余反王皆跟商量好了似得,将护国诏书撕了个粉碎,还宣称“若主贤明,百姓安居,何惧国别”意思也就是说,就算西凉打进来,只要对百姓好,那也无所谓。
唯有宁王的叛军,接受了护国诏书,停止了与云淩的对峙,转而攻打离其最近的石贯。
一批批的兵器盔甲送往边境大军,抵御南下的西凉,然而一个火上浇油的消息,再次递到了云淩手中。
考工令上报:“回禀陛下,打造兵器盔甲的原铁缺失,本欲购置,奈何没有款项。”
大司农丞再也忍不住心内的难受,哽咽跪地:“陛下,昭阳国库空虚,大批的银钱粮食运往前线,还余下一些,必须给饱受战乱的百姓,恕臣难以……”大司农丞说着,匍匐在地,呜咽出声。
云淩闻言,平静的接受了这个事实,他摆摆手,命几人退下。缓缓踱步至书桌前,独自一人背对着殿门。这个硬气了二十九年的峥嵘男人,伸手盖住了自己的眼睛,清冷的泪水,顺着他的指缝缓缓的渗了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 眼看他高楼起,眼看他高楼塌,这样的世界观,你们会打我吗?这章也是权谋线,不喜欢的读者,继续一目十行吧,23333333
☆、淮阴寄客
卢若英入淮阴郡做郡守的这一年半; 秉承常太息所愿,惩治手下贪官污吏,收缴赃款充实库存,同时瞒着朝廷减免百姓赋税。
当年,入淮阴郡,为的就是有朝一日; 一旦出现动乱; 可将此处作为抗战之地。他在修缮军防工程等事宜上; 征收无家可归的流民; 不动家中有农田的百姓,不仅减少了流民乞丐,且不伤农时。于是; 这一年,淮阴郡得大丰收; 又因减免赋税; 淮阴郡的百姓; 这一年收益颇丰; 齐声叫好。
于商,卢若英修订新的经商政策,放松了对商人的监管; 又修缮官道、码头等,使得通商条件更加便利,商人亦从中得利,一时间; 卢若英成为当地百姓心中的青天大老爷,卢若英自己不拘功,适时引导舆论,说这是朝廷的恩典,渐渐的,当地百姓对朝廷感激之心渐浓。
战乱的消息,一点点的传到萧雨歇耳中,可他如今藏身淮阴郡,只能干着急,不能上阵杀敌。在西凉南下侵犯边境的消息传来后,萧雨歇再也坐不住了,纵马出了淮阴郡,前往周边陷入战乱的郡县查探情况。
淮阴郡地势崎岖,丘陵沟壑林立,一路上不断看到逃亡淮阴郡的流民。衣衫褴褛,形容惨败,萧雨歇望着这一切,眉心紧锁,看在眼里,痛在心上。
萧雨歇骑在马上,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