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不怕受连累?你要是收留陈武,你把大汉律置于何地?不知是他真心关心陈武,还是别有居心,还是看透了我们天衣无缝的神棍表演?
刘谦马上跳了起来大吼道:“他强任他强,清风抚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靠!又跑题了。兵来将挡水来土遁,谁要是想要我兄弟的命,先要过了我这一关,我就是兄弟的雄关坚城,吃牢饭我去,天大的问题自有我刘谦顶着,头掉了不过碗口那么大个疤,做一天兄弟,就是一生一世的兄弟。”
转过身来,对着陈武大声吼道:“我们是不是一生一世的兄弟!”
当刘谦吼出这句话的时候,刘晔轻轻地叹了口气,他知道,陈武做刘谦小弟的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
陈武双目噙着泪水,嘴角轻轻哆嗦着说不出话来,刘谦不知道,他刚才充满匪气的话语正对陈武的胃口,闯荡江湖靠的是什么?义气!出生草莽的兄弟最怕是什么?怕被人看不起自己的身份。出生草莽的兄弟缺少的是什么?理解万岁!啥也不说了,大家眼泪哗哗地。
&&&&&&&&&&&&&&&&&&&&&&&&&&&&&&&&&&&&&&&
“叔公的想法没错,天下的读书人也都是这样想的,兴水利、薄徭赋、抓吏治,讲究内圣外王,不得志谨修己身,修身养性以待来势;得志货卖帝王家,封侯拜相一展抱负;无论得志不得志,都要著书立说,使自己的学说广为传播,把希望留在后世。可是谁来真正为,天下贫苦小民想一想?
是,有一些读书人后来成为良吏,体察百姓疾苦,为小民做了很多事情。南阳郡就流传着‘召父杜母’,可是,谁又从根本上考虑过小民问题?为什么天下方定之时,鲜见小民造反?而江山社稷稳固了,传承年代久远后,小民的反抗会愈演愈烈?当然,这和太平日久朝政松弛,君王不知人间疾苦有关,可是最根本的是,土地兼并的太厉害,小民无所为食,恰逢天灾**或兵乱骤起,而天下大乱,从此动摇了社稷的根基。
小民如果有吃有喝得以生存,大多是不愿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去造反闹事,如果小民无所依靠,处于生死的边缘,只有叫着‘发入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而四处造反,理由,只是为了活下去。
而现实是,大汉人口愈是集中的州郡,土地兼并愈是厉害,不瞒你说,我手中的土地可以养活两三万人,而上报朝廷的有多少?
我大汉税赋的来源是按人头征收,而各地豪强拥有大汉三分之二强的土地,越来越多的小民破产,投入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