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谦一旦身死,刘勋就必须一个人面对刘谦势力疯狂的报复,因为袁术绝不会为他一个人而得罪刘谦势力,在没有援救的情况下,刘勋的死相一定非常惨。
正因为形势具有独特性,令一般人猜不透黄承彦究竟是想测试刘谦的胆气还是鲁莽,故而一般人面对这样的考验之后,由于猜不透黄承彦的用心,大多会停下脚步,选择一直在襄阳等待。
而刘谦在得到黄承彦的踪迹之后,稍加思考,就想出了黄承彦这次试探的目的,是考验他的审时度势分析能力和胆量,于是他才会毫无顾忌的冒险进城,最终获得了黄承彦和庞德公的认同。
六百一十三章 来自远古的科技
六百一十三章来自远古的科技
获得了黄承彦基本认可之后,黄承彦没有给刘谦什么承诺,而是和庞德公一起回到襄阳,联合司马徵又对刘谦进行了一番试探。
在了解了刘谦比较详尽的治国方略措施后,三人听刘谦推行的政策确定有施行的合理性,而且这些政策一旦全部施行,将会彻底是大汉从衰落中走出来,再次进入一次伟大的强盛,这才算真正认可了刘谦。
至此,黄承彦终于决定将手中的神秘技术交给刘谦。
而一直帮助黄承彦对刘谦审核的庞德公和司马徵,通过这番对刘谦的了解,也从心里边认可了刘谦。经过刘谦一番盛情的邀请,庞德公和司马徵都表示愿意前往南都学院教授学子。
隐士,中国自古就有这种人存在。
据皇甫静谧《高士传》记载,尧舜时代有个贤德清高之士,名叫许由,尧帝曾经想把帝位禅让给许由,许由不但没有高兴接受,反而跑到大山中藏了起来,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明确记载的第一位隐士。
春秋时期,孔子曾经就隐居的问题发表了他的看法,他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
战国时,儒家一个非常重要的代表人孟子,也发表过类似的看法,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由于孔子是儒家创始人,孟子是将儒家发扬光大者,汉代又因汉武帝独尊儒术,使儒家成为国家支持的唯一学派,所以天下读书人都深受两人的影响,在仕途不顺利或政治黑暗的年代,他们就遵循先贤的教训选择了隐居。
如此说来,隐居其实并不是隐士们真正的目的,他们之所以隐居,一般都是看不惯黑暗的朝政,可是又对这一切黑暗无能为力,这才选择了逃避方式隐居。如果朝政转好,使他们能够看到施展抱负的希望,那么他们就不会再隐居下去,而是该出仕兼济天下了。
如果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