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刘谦事先的谋划,六月九日上午的时候,陈武带领下的最精锐水师,已经顺江来到了制定作战地点丹阳秣陵,做好了配合东线军团的作战任务。
对于东线和中线而言,西线军团的兵力最少,只有五万主力军和十三万二线军团,不过因为刘谦这次的战略计划是自东而西的驱赶曹操,为此他们的任务也是最轻的,他们只要稳固防守住淮河一线就算完成了任务。得知刘谦的安排后,西线的指挥官牛金和杜畿都有些失望。
有刘谦贡献出去的机械手表为样本,张瑜和马钧经过一段时间摸索之后,已经成功仿制出了时钟和怀表。虽然因为技术限制,暂时还制造不出刘谦的机械精密手表来,可是在计时方面却没有什么问题。
光熹六年六月九日辰时三刻,东自扬州吴郡丹徒曲阿,西至九江下蔡的七百多里战线上,全线爆发了激烈的战斗,其中最激烈的正是兵力最为集中的杏村战场。
辰时初,曹操听到对面的刘谦军在频频调动,虽然有些猜不透究竟是谁在支持张辽,而释放了张辽让张辽重掌军权,可是还是敏锐的意识到,张辽今天一定有大举动。
经过和智囊团的一份商议,曹操最后决定集中兵力和张辽打一仗。第一,曹操认为张辽的兵力不会超过十万,而且因为蔡琰的事情士气不会太高。
其二,曹操认为只要能打败张辽,足以证明曹操军的战斗力超过刘谦军,这样的结果,将会迫使刘谦不得不考虑和曹操作战将会遭受的巨大损失,最终达成以战促和并能将蔡琰母子卖个好价钱的战略目的。
其三,曹操自认为自傲军事方面的能力并不比刘谦差,而且最近又思考出一个不错的新战术,眼下正好趁刘谦军出于劣势的好时机,一举击败刘谦军,达到在天下彰显声名的目的。
决定好之后,曹操也不废话,立刻调兵遣将,在刘谦军摆兵布阵的同时,也在平原上布置一座攻守兼备的散兵大阵。
之所以布置成散兵大阵,不是曹操没脑子,而是曹操真正领会透彻了兵家的精髓。
如果是双方作战人数在十万人一下,曹操自然也会布置整齐的军阵,不会采用眼前的散兵线战术。可是当兵力超过了十万人以上的时候,拥挤的阵型很难发挥兵力多的优势,反而不如散兵线利于灵活的调动兵力进行防守或进攻。
藏在张辽后边的刘谦,瞭望着曹操的散兵线大阵,发自内心的称赞一声曹操果然深懂兵法的精髓,当着张辽的面盛赞了一番曹操。
张辽看着一点也不在乎曹操是敌对的死敌,大力褒赞并露出欣赏神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