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北狄首领扬言,柳大将军倒了,大燕再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主帅,兵马再强,群龙无首,那便是一盘散沙。
几个文武重臣聚集在宣室殿商讨对策,事实上,在北方烟火未起时他们就已经做足了准备。这场在世人看来突如其来的战事,不过是他们等候已久的。
桌案上,整整齐齐地放着一封封告急文书,殿内的每一个人都是不慌不忙的。
封钺看完一本奏折,抬眸对几个心腹说:“吴阁老进言暂且赦免柳将军,让其戴罪立功,诸卿以为如何?”
“赦免柳卓肃?呵,放他出来造反吗?”禁军统领冷嗤。
“可是现在北方军心动乱,主要原因还是在柳卓肃,到底他在军中威望太高。”魏国公说,“王爷是时候告示天下,柳卓肃通敌叛国的罪状,以泄其威信。”
封钺将奏本放下,说:“不急,明日。”
在幽州失守的第二日,柳卓肃的旧部突然叛变,打着解救大将军的旗号,大燕皇室残害忠臣,摄政王昏庸无道,这才导致北狄有机可乘。
大燕可谓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愈来愈多的言官谏言,请求特赦柳将军。
当初柳卓肃那般轻易交出虎符,定是断定会有这一日,他有足够的信心,大燕没有他坐镇北境不行。
他双手奉上虎符,也要让皇帝或摄政王亲手奉还回来。
但他没有料到的是,在他的旧部叛变的当日,他与部将来往的信件,甚至还有他与北狄通信的证据,全都曝光于天下。
摄政王下旨,前北境大元帅柳卓肃通敌叛国,诛灭九族,以儆效尤。
朝中的风向一下子就变了,谁人还敢为他说一个字的情。
消息传到北境,最心痛的不在乎是那些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将士,他们跟随柳卓肃多年,守卫边疆抵御外敌,谁曾想这场本不该有的战争竟是元帅卖国求荣才导致的。
圣谕只要柳军缴械归降,朝廷不会为难他们,那些原本追随柳卓肃部将的几万精英将士一个个都不干了,而叛军首领被当地都督斩杀,原柳军与地方军一致对外。
这一切来的快去的也快,这一支叛军的起义旗才刚举起来就都全部归降,就好像“叛乱”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
大敌当前,封宸临危受命。
自从去年那场大胜战后,她在军中的威望不亚于从前的柳卓肃,因此北境军民得知是她挂帅出征支援,军心大振。
临出征的前一晚,封宸还在宣室殿与几个武将研究舆图,她从来没有打过北境的战,不可谓不棘手。
好在在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