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史可法也不擅处理人际关系,同时因为还要主持军事,早已远离南京前往扬州,如此一来,南京朝局渐由马士英、阮大等人所控。马士英内结宦官韩赞周、勋臣刘孔昭,外约黄得功、刘良佐、高杰还有刘泽清等统兵大将,并与阮大相互勾结,把持政权,开始迫害政敌。不久,冒襄等人便被抓捕入狱!而这种景象,也使得原本还心存热血打算大干一场的黄宗羲、王夫之、方以智、朱舜水等有识之士渐渐失望,南京城刚刚迸发出一点儿生气的景象再次沉寂了下去。
而就在南京方面不住整合各种权力地时候,李自成却依然顾我的在北京享受生活。大将李岩逃回之后,不久便上书言四事,请求李自成整顿军纪,最好还是搬出皇宫,不要着急登基。他的理由也很简单,整顿军纪是为了北京城的安宁,为的获取民心,而搬出皇宫并且暂不登基,则是因为樂祯却并未失德。这也是说,大明这些年的混乱不堪,老百姓地生活困苦,责任并不能全都盖到樂祯身上,所以,他们必须给予樂祯一定的尊重。就算想登基,也得等到真正抓到祟祯之后,以禅让的形式进行。
可是,李岩没有想到,他的忠心所为反而引起了李自成的不满。他不仅上书地时候没能见到李自成,得到了批注也只是三个字:知道了!
不过,这还不是李自成最大的败笔。这位闯王最大的败笔就是他依然把自己看作是一个起义军地草莽领袖,而不是一个即将登基的皇帝!明朝降臣礼部尚书杨观光奉命着手为李自成地登基大典作准备。杨观光是山东登州人,是当时颇为著名的理学家。李自成虽然因为闯军刚进入北京之后地所作所为而不得士大夫之心,但了本人依然极力想改善与明朝降臣的关系。但是,因为他是农民出身,这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李自成召见杨观光时,杨观光劝他放弃酒色。
李自成却哈哈大笑说,若他远离酒色,怎么能享受生活的乐趣?另外,李自成不习礼仪。牛金星、杨观光为他筹备登基大典,需要他配合,但他却对这些繁琐的礼仪感到厌烦,只试了一次便不再训练,并自称马上天子,无须这些礼仪。这些事传出,李自成立即被诸多读书人所鄙弃,认为他只是“沐猴而冠”。因为他并不是传统儒家模式理想的君主,不仅所作所为差劲无比,在最基本的表面行为上也距离历代开国君主差着十万八千里。
而除此之外,李自成竟然也从来没有考虑过在北京建都。他对牛金星等人说:“陕,吾之故乡也。富贵必归故乡。即十燕京未足易一西安!”
面对如此无奈的情况,李岩,还有宋献策等比较有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