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虚道长对秦远感慨很多女儿家们都十分不容易。大唐开国之初,观内所收的道姑都是些因战乱流离失所,丧夫丧子,个个都是伤心人。
“何必多问,问了便都是泪水和苦楚啊。”
秦远转即去问平云、平衍二人,“道长仁善宽厚,不问你们过去。可你们自己总知道自己的来历,倒给我说说。”
“我二人都是扬州人,因战乱乞讨至了长安城。碰巧遇见子虚道长好心收留,才有我们的今日。”平衍道。
“那时候你们多大?”秦远问。
平衍:“十八。”
平云:“十七。”
“极好,那就说两句扬州话听听,再跟我讲讲你们那都有什么习俗,住的地方都种什么菜,平常有什么饮食习惯?”秦远继续问道。
平衍平云二人傻了眼,都愣住了,没话可讲。
秦远静静地看着二人,似乎愿意选择相信她们,还想等待她们的回答。
片刻之后,平衍平云浑身哆嗦起来,畏惧地跪在地上。
子虚道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二人到底有何事瞒着我和秦寺卿?”
平衍平云二人便哭起来,无辜喊冤,直摇头表示她们什么事情都没做。
“若问心无愧,你们因何要逃?扯谎?”
平衍平云就大哭起来,泪水不止。
秦远见这样是问不出什么了,命人将二人带下去,令谢罪尽快审问。随即他请子虚道长入内说话,询问杨妃一事。
道长一听秦远问这件事,蹙起眉头来,似乎十分忌讳。
“道观出了这样的事,道长若还有所隐瞒,怕不是够明智了。今天我抓人的事便是我不说,终归还是瞒不住。有些话到圣人那里,指不定会变成什么样子。这边具体情况我又不知,到时候真没办法为道长和万通观求情。”秦远摆出一副好心肠的样子,连连叹气。
“并非贫道不想说,实在是前朝的很多事已经忌讳提及了。秦寺卿深受圣宠,坚持办案追根究底,今日这不该说的话,贫道便也不得不说了。
道观的前身本是前朝安平公主的府邸,当年已经因为一场大火化作了废墟。杨妃自小便与安平公主要好,所以每月杨妃来悄悄来此祭奠,怕就是因为安平公主。”
子虚道长告诉秦远,杨妃每次来都话少低调,从不多言,一人在大殿内祭拜上香,她大约逗留一炷香的时间后便会离开。杨妃来此的目的,只是子虚道长的揣测,杨妃从没有亲口对她讲过。
“这个月,她进了殿内之后不久,外头的人就隐约听到殿内有哭声,宫人问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