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贯,还未等得使完,便引起了全场叫好。
不用两位操劳两位解说员,但凡是大宋人就没有不识得这三路腿法的。这三招乃是“大宋十八家”武学中排名第一的“临清潭腿”中的前三式,名曰一路顺步单鞭势,二路十字起蹦弹,三路盖马三捶式。既然是大家熟知的武术,那么练武者的火候自然逃不过在座武学高手的眼睛。解说员白世镜给出的一句定语非常的公道:“道君浸淫此道,怕是有一轮回之久了!”
后世流传的谭腿有十二路之多,其中最后两路乃是明朝时由少林僧人所创,也就是说,在大宋朝的时候,谭腿依然还是只有龙潭寺昆仑大师所创造的十路。
若单单拿出来演练,十路腿法怕是盏茶功夫就能演示完毕,用到比武格斗中,貌似几个回合就技穷了。但实际上远非如此,否则谭腿也不可能雄踞“大宋十八家武艺之首”的位置了。演示的套路归套路,若是用在实战上,所谓的谭腿十路,就是十个腿法要诀。这些个要诀可以从力量、速度、灵活度等方面大力加强腿部的攻击能力,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十种正确的发力方式。这十个要诀可幻化为万千种玄妙组合,其奥妙之处,只怕穷极武者一生经历,也未必能够探其究竟。
通背拳也是此理。若说套路,通背拳也不过只有一十六招,但是将其用在实战上,却是由十六种发力方式构架的一套完整的武学理论。双拳搏击本是近身使用的武术,敌对双方之间的距离一般都要保持在二尺之内才可相互攻击的到。在这么狭小的空间内,斗拳在很大程度上比拼的是速度与灵巧,因而力量型的武者往往会在赤手搏击中败给灵活的速度型武者。久而久之,孔武有力的武者都去练习器械搏斗,徒手格斗几乎成为了灵巧武者的天下。
通背拳的出现,正是为了扭转这种格局。这套“白猿通背拳”施展开来,不但会将武者强劲的臂力完美呈现,还会竭力的扩大双拳的攻击范围。不客气的说,通背拳可以将武者周围五尺方圆的空间完全笼罩,其攻击范围已经与刀剑不相上下。可想而知,一位精通“白猿通背拳”的力量型武者,绝对是灵巧型武者的噩梦。
赵似与赵佶两人,一个是敲钟的,一个是踢球的;一个臂力惊人,一个脚法精湛。白猿通背拳与临清谭腿,正是最适合他二人的武术。他们都拥有利益集团的全力支持,都拥有经验丰富的老牌武师指点,更重要的是,他们两人都付出了努力。所以,他们联袂奉献的比武,理应精彩。
比赛终于开始了,如同观战高手们地赛前猜想一样,比武双方皆放弃防守,全力抢攻。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