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挺跪着的岳帅低头说:“臣不明白,请万岁明示。”
“很简单,向朕,向朝廷承认你有罪!还要在奏折中向朕进言,就说宋金交战多年,不但将士损伤无数,而且劳民伤财,说你作为一名大宋军人,已然看清形势,看清与女真和谈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弯腰再叩首,抬起头,岳帅怔怔的看着皇帝。7。“普天下知我岳飞者,陛下也。臣不能昧着良心胡言乱语,国土沦丧,百姓被鞑虏欺凌,臣没办法把这些看成好事!”
“为了活命也不行!”
“不行!臣说过,一息尚存便不敢忘记,靖康之耻,山河破碎!”
高宗与岳飞相互对视着,眼睛里不再有愤怒,只是失望和一丝怜悯。“好吧,朕仁至义尽,鹏举你却不知好歹,那就不要怪朕了。”说罢,赵构迈步而去,岳帅在他身后俯首低声道:“恭送万岁,万岁的知遇之恩,臣永世不忘!”
一句话,一次叩首,还是拉住了皇帝的脚步,一只脚踩在门槛上赵构仰天长叹:“唉!岳鹏举,朕下面的这些话,你听清楚,想好了在回答我。3。”
“你身为朕的臣子,你可知道,大宋朝的一年税赋总和是多少?支持宋金常年交战的军费需要多少?你可知道,大宋朝大大小小的地方官吏有多少?护军、厢军总共有多少?你可知道,你每收复一座城市,朕要派去多少守军?多少官吏?要拨去多少银钱?北伐!你们这些只知北伐的将领,是用大宋千万黎民的血汗,来铸就你们自己的功勋!岳鹏举,朕再给你一个机会,最后再问你一次,写,还是不写?”
岳帅慢慢直起身子,眼睛里跳动着从未有过的迷乱,多少年来,将军思索如何壮大部队,思索怎样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思索每一个可能在战场上出现的对手。没有想过,胜利的过程和结果,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6。
“万岁之言,臣不能苟同。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武将的职责是保家卫国,文官的使命是治理国家,我们用的是刀枪,文官用的是笔墨,只是各自战场不同,但却殊途同归。三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收复的国土,交给文官去治理,他们却说,这国土我们大宋养活不起。万岁!数百万战死沙场的英魂听到这些话,情何以堪!”
皇帝转回来,君臣二人又一次四目相对,这一次谁也没有躲闪,只是静静的看着对方。岳飞的眼神坚定而清澈,赵构的眼中流露出的情感复杂很多。
再没有丝毫的气愤,高宗皇帝对这个臣子从敬佩到欣慰,再到松一口气,其中的起伏回转也只有皇帝自己才明白。9。
从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