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忠义、云盖四乡,并以一乡名而得县名。建县后属抚州,元代属抚州路,明清属抚州府。
至于李浚逃亡的地方也非常明确,那就是济南
济南,这里有朝廷三司在这里,这三司也就是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
在乐安的水系发达,其中乌江水系也经过乐安,在抵达河边之后,李浚就让李哲带着母亲和自己的儿子,然后自己则直奔济南,这也是为了一旦自己有什么危险的话,也不至于连自己的母亲和儿子也牵扯进来
至于李哲也知道自己没有办法帮上自己的弟弟,所以唯一的想法就是别给自己的弟弟添乱,于是也就答应带着他的女儿和母亲一起乘船走了水路,远远的避开
至于程掌柜等人,现在乐安是没有办法去了,好在家人并没有在乐安了,于是干脆也就陪着李浚一起去济南,他现在也知道这事情可不是什么小事情,所说也就舍命陪君子。
对于此,李浚万分感激,此人也够义气,要不是他的话,自己等人怎么可能轻易的就逃出来
当下谢道:“程掌柜,谢谢了,要不是你,我们可离不开乐安”
程掌柜笑道:“李大人,你这可见外了,你这次可是关系到朝廷的大事情,即便我家大人知道,也会毫不犹豫的这样做,我也不过是按照他的意思而已”
李浚赞赏的点点头,道:“王钰果然是个能人,就连他的一个掌柜都有如此的见识,李某受教了,等回到了京城,我定登门谢过你家大人,好,现在我们就去济南”
济南的名字来源于西汉时设立的济南郡,含义为“济水之南”,是地理方位形成的地名。济水即俗称大清河,古济水(音己,三声)发源于现河南省济源市,流域大致相当于现在的黄河山东段。后因黄河改道被其夺取河床,成为了黄河下游的干流河道。而济源、济南、济阳、济宁等地名还是保存了下来。
相传舜(约公元前22世纪)曾“渔于雷泽,躬耕于历山”。历山即济南市区南部的千佛山。所以市内至今还散落有各种以舜命名的地名,如“舜井”、“舜耕路”、“舜华路”、“舜耕山”等。最早出现史册上的名称为“泺”(《春秋左传》),系因本市诸泉汇为泺水,故名。春秋战国时代,济南为齐国之泺邑。随后,齐国又把泺邑改为历下。商代末期帝乙、帝辛克东夷时甲骨文卜辞中的“泺”字即今日的趵突泉,从而把济南泉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溯至3552年前。
济南洪楼教堂
中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谭人所作讽刺诗《大东》,是现存最早的有关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