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县守兵只好放下武器投降,他们无疑将成为起义军的新生力量。
也来不及喘口气,陈胜一进城,就召集当地的父老士绅开会,商量下一步怎么走。开会通知发出后,城中的头面人物都欢天喜地前来报到,这消息传到邑中某高尚小区中,有两个保安哈哈大笑,像甩鼻涕那样把工作服一甩,一路小跑,往会场奔去。
这两保安到底是什么人呢?他们为什么这么怨恨政府,一心想参加革命呢?通过会场的岗哨,我们知道了他们的姓名,下面我们来听一段对话:
岗哨:喂,你们两个,停下,要讨饭去外面。
保安:谁讨饭,我们是去开会。
岗哨:哈哈哈,就你们?穿着内衣来开会?也不撒泡尿自己照照,快滚。
保安:我们有急事见陈王,你知道我们是谁?
岗哨:是谁?难不成是我爹?我总不能有三个爹。
保安:这是我大哥张耳,我叫陈余。听说过罢?
岗哨:长耳?我看你他妈的没长眼。田(当时陈和田音近)鱼,你他妈的就算是鲜鱼,老子也不在乎。再不滚我真火了。
两个保安正要悻悻地退下,谁知旁边窜出一个儒生,喜笑颜开地说:“陈余,你也想参加革命,哎呀,真是太好了。”
接下来事情解决了,这个穿得比较光鲜的儒生名叫孔鲋,是孔子的后代,听说陈胜起义后,特意连夜打车,一路跟着起义军屁股追上来。他出身高贵,毕业于齐国常青藤联盟中排行第一的“稷下国立大学”,以《论齐国的红旗还能打多久》一文获得文学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当即破格提拔为博士生导师,名闻天下。齐国灭亡后,秦始皇听从李斯的建议,说大学专门培养政府的敌人,应该取消。除了在咸阳办一个政法学院(当时称“学室”)外,其他一切停办,政府不承认一切旧反动政府颁发的学位。孔鲋先生只懂儒学,教不了法律,因此失了业,一家几口天天数米而炊,对政府恨得不得了,所以一听陈胜起义,兴冲冲就赶来了。陈胜一向热爱文化人,对他很敬重,岗哨也认识他,所以给面子放了这两位保安进去。
陈胜听两个保安自报姓名,大喜,这两个保安到底是什么人呢,怎么连陈胜都知道他们呢,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中断一下紧张的军事历程,插播一下他们的出身和经历。
第10章 张耳的故事(上)
按照年岁大小,先说张耳。
张耳是战国末期魏国大梁人,估计很穷,所以从小就依附当时赫赫有名的公子信陵君做门客,养门客,是当时贵族的传统,说得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