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成皋,继续对付项羽。”
可见当时韩信驻扎的地方距离荥阳非常近,为什么刘邦不早命令他渡河,从后方夹击项羽呢?不清楚,要不然我们就可以看看这两个人打仗到底谁厉害了。但最大可能是,刘邦知道,当时就算集中所有的力量来和项羽死磕,也没有取胜的希望。因为楚国的国力还在,给养没有太大的受损,刘邦无法和项羽势均力敌。只有占领了齐国,才能在炮灰和物质资源的总量上占据绝对优势,那时两面夹击,才有可能彻底干掉项羽。当然这不说明刘邦有多好的战略眼光,傻瓜也知道应该这么做。项羽当然也想,但他手下都是废柴,没有韩信这样的人才可以帮他夺取齐国。
刘邦一逃,项羽就攻拔成皋,想乘势继续西进,汉兵则依据巩县(今河南巩县东)城壁抵抗,楚兵受挫,不能前进一步。刘邦得到韩信的大量新炮灰,又振作精神,在这年的八月在小修武南的黄河岸边聚集,想渡河与楚兵一决雌雄。郎中郑忠劝他:“大王,这个主意不可取啊。项羽百战百胜,迄今从未败过,和他硬碰,现在还不是时机。因为现在您的兵力不能绝对胜出,等您的炮灰数量超过他十倍以上,再这样做不迟。前几天您让韩信去攻齐,确实高明。臣以为现在只能深沟高垒,消耗他的士气,等待可趁之机。”
刘邦想了想,确实如此。楚兵除了项羽之外,基本是窝囊废,而项羽走到哪,哪里的楚兵就锐不可挡。于是派本家刘贾、好朋友卢绾率领两万人,数百骑兵,东行从白马津渡河,和彭越的“土路游击队”接头,创建敌后根据地,到处去烧毁破坏楚军的粮食和其他设备,让楚军的粮草给养成问题。一旦楚兵进击,他们又赶快遁走,躲进山中,让楚军深为头疼。
彭越的游击队就此越发壮大,慢慢公然进攻楚国的城邑,一连攻下睢阳、外黄等十七个城池,当地楚国驻军都不是他的对手。项羽在前线坐卧不安,最后下定决心再次亲自去剿匪,他对自己的部下大司马曹咎说:“你帮我好好守住成皋,如果汉兵来挑战,千万不要理会,只要让他们不能东进一步,就算达到目的了。给我十五天,就可以击破彭越,到时再回来帮你。”
一个大国,只有项羽一个人能干,其他人碌碌无能,这个国家能长久吗?当然,我们千万别以为当时的楚国真的没有人才,人才都在刘邦这边。按照生物社会学,人才应该是按照地域平均分配的,楚国的人才除了投奔刘邦的之外,本地一定还有,但项羽都看不到。而项羽信任的,都没有什么才能,这些人之所以被提拔重用,或者是因为和项羽有亲属关系,或者是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