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只知道在毫厘小事上打转,就会丧失天下的大计,心里明明知道,但就是不敢当机立断,这是最大的祸患。夫大功者,难成而易败;时机,难得而易失。时机啊时机,失去了就不会再来了。”
蒯彻的原话不少是韵文,大概是当时人都习惯背诵的处世法则,相当于后世的《增广贤文》《菜根谭》之类,这些法则,韩信不会比他更生疏,大家都在一个话语系统,因此更有说服力。现在的情况是,如果韩信稍微有野心一点,人品稍微差一点,刘邦就岌岌可危。因为天下三分,对项羽有好处,对刘邦只有坏处;项羽现在不过29岁,等得起,只要楚国后方稍微稳定,以他百战不胜的军事才能,一定会东山再起,岁月只会消磨他的暴躁,增加他的耐性。而刘邦可等不起了,他已经53岁了,折腾不了几年了。但是韩信到底有没有这么善良呢?可能本质还是善良,但没有采纳武涉和蒯彻的计策,还是那句话,有其他顾虑。身边有刘邦的死党曹参和灌婴。韩信中立,曹参和灌婴会不会窝里反,很是问题。总之他只能假装瞪大真诚的眼睛,对蒯彻说:“要我背叛恩人,实在下不了手啊。汉王计功授爵,不会夺走我的齐国的。”
蒯彻长叹一声:“真蠢啊。”他知道再留在韩信身边,将来这番话传到刘邦耳中,自己就没命了。于是收拾了一下,假装疯疯癫癫起来,狂叫道:“我是玉皇大帝下凡,来救助尔等无知愚民的,好好供奉我,否则就给你们降灾。”
韩信知道他的用意,对手下说:“蒯先生疯了,送他回家吧。给他建个庙,方便他跳大神。”
这年七月,刘邦立英布为淮南王。此刻淮南还在项羽手中,这么做,相当于告诉项羽,你完了,也不用写遗嘱了,你的遗产我都代你分好了。
也不知刘邦采取了什么策略,北貉和燕国人也都派骑兵来帮助他打仗,项羽现在真可谓内忧外患,痛苦不堪,军粮也差不多快消耗干净。九月,刘邦派了一个叫侯公的人到项羽军中来,要求把自己的老爸还给自己。项羽说:“还可以,得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刘邦快乐地说:“中。”
于是两家签约,以鸿沟为界,沟东属楚,沟西属汉,互相罢兵。所谓鸿沟,在荥阳之北引黄河水向南,经过广武、敖仓到大梁(开封),再南到陈、项,沟通黄河和颍水,使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连通起来,有助于当时的漕运。条约签订后,项羽把刘太公、吕后还给刘邦,引兵东归,楚军士卒都非常高兴,离家三年多了,虽然没有胜利,但终于可以平安回家。
史书上说刘邦也想西归,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