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重蹈了祖父的覆辙,这是多么可恨的一件事!难道,兵败自杀,这就是项氏这一古老军事世家的宿命?
战争终于在一个清晨开始了。
一开始时,韩信为了展示自己对刘邦的忠贞,主动要求打前阵,他觉得对付百战百胜的项羽,如今已经是小菜一碟。他左翼是后来被封为蓼夷侯的孔聚,右翼是后来封为费侯的陈贺,自己则像一只鸟头。刘邦的军队布在他的身后,周勃和柴将军的部队又布在刘邦身后。整个军队排成一个T字阵形。
进攻的鼓声响彻于天地之间,韩信亲率前锋首先和项羽军合战,遭到项羽的痛击,双方进行殊死鏖战,韩信不敌,赶忙撤退,于是命令在一旁静候的左右翼向前合击,而此刻楚兵刚经过血战,疲惫不堪,难以应付孔将军、费将军两翼的联合进攻,开始撤退。韩信见状大喜,又率领败退的士卒再次冲上,楚兵再也招架不住,大败,只好退回壁垒,坚壁不出。
刘邦高兴得合不拢嘴,四面八方赶来的汉兵像鬣狗一样,将项羽的军营围了数重。形势对楚兵十分不利,但项羽估计还想固守,同时派人出去招唤援兵,被困在壁垒中的他消息闭塞,只怕以为楚国至少还有半壁江山可以抵拒刘邦罢。但我们这些后世人已经知道,楚国河山基本丧失,老流氓刘邦是赢定了。
一头猛狮即将丧生于一群鬣狗之手。
说实话,在前面叙述项羽故事的时候,我对他还颇有些不满,因为他确实残暴,如果史家没有污蔑他的话,光他坑杀了二十万秦降卒,就该判他二十万次死刑;加上他刚愎自用的暴躁性格,把本来占据绝对优势的楚国搞成这样样子,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可以找出无数个理由,说明他的失败是应该的。但写到这个时刻,我仍不由得暗暗为项羽伤心。对一个人的怜惜,有时是没有理性的,要怪,只能怪司马迁用充分的史料证实了他非凡的才具;他不谙人类的阴谋和贵诈,他只是一个军事上的天才,政治上却是一个十足的顽童;就好像许多文学上的天才,在为人处世方面,像白痴一样。如果楚国有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首脑,而将所有攻城略地的事物交给他去办,刘邦必定不堪一击。我为项羽感到惋惜,还因为他的对手更不光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