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便有公产田地,只是这些田地一般而言都是交由佃户租种,这一次漕运改革,也可以将本由佃户租种的土地收回来,安排更多的漕帮兵众劳作。
第三个办法就是运河两岸到处可见的酒馆,饭寮,茶庄,本来也都是属于漕帮的属地,然后出租出去,坐收佣金,若是漕帮不能再像往常那样以南粮北运作为主业,则这种散落运河两岸的店铺,也是很可以解决一部分漕丁的生计问题的。
看过这份奏折的转天,皇帝就把杨殿邦招至御前,却先没有问及正事,倒是很和煦的和他拉起了家常:“你是几时从任上出发的?路上走了几日啊?”
“回皇上的话,臣是二月二十七日接得上谕,将任内琐事交代清楚,于三月二日从清江浦出发,路上走了七天,于昨日抵京。”
“一路上辛苦了吧?”
“多谢皇上动问,臣不辛苦。”
“你今年多大年岁了?”
“臣虚度77春。”
“朕看你的身体还很硬朗,不过毕竟也已经是古稀之年,要学会节劳才是。”
杨殿邦赶忙跪倒,叩谢天恩,“皇上万几之中还挂念老臣,令臣感佩莫名。自当剀切报效,以慰圣心,以解圣上之忧。”
“起来,起来。”皇帝很温和的让他站起身来:“上一次和军机见面的时候朕就说过,朝廷用人首在公正二字,有过的,朕不会宽容;有功的,朕也绝对不会忘记。总之就是不能出现有功归于上,有过诿于下的情状。是而,漕运改为海运一事,若将来有所建益,都是你的大功,朕日后将另有恩赏。不可混为一谈。”
“这一次召你进京,是有几件事想与你商议。”皇上说道:“第一就是海运之事从明年起要正事的扩大起来,浙江,江苏,两湖,安徽,也都要以海运为南粮北上的运输主要方式。第二,便是漕丁的安置,使用和招抚之事。关于前一件事,自然毋庸朕言,你在任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倒是后一件事,朕昨天看过你的折子,你认为,这几管齐下的话,确实可以收到使漕丁在漕运的作用越来越消减的情况下,不致为生活所迫,而成乱民的作用吗?”
杨殿邦立刻跪倒:”皇上,老臣今年77岁,已是去日无多。此番进京,便是想一呈肺腑于君前。其实,不但是臣会这样想,便是漕帮本身,多年来受尽两岸兵弁欺压,也早有求变之心。”
“可是,据朕知道的,漕帮似乎不愿意改弦更张吧?”
“圣明无过皇上。臣所说的漕帮,指的是那些在漕船上讨生活的普通漕丁。每年往来于运河之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