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而圣心记挂小民,想来不论是江南百姓还是漕帮人众,都会感戴天恩的。”
皇帝对大臣经常出口的这等没有半点营养的恭维话真是烦透了,又无力改变:“朕今天来这里不是想听你们歌功颂德的。还是议一议漕运之事应该如何解决吧?”
************
君臣几个议了半天,也拿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毕竟,身居九重之中,只能通过臣子的奏章中描述到的内容来做决断,虽不至有缘木求鱼之感,也难逃闭门造车之讥。一直到贾祯放了课,在门口跪倒见驾,才把皇帝和其他人的注意力打散:“是筠堂来了啊?放课了吗?”
“是!”贾祯是那种典型的理学大家,规行矩步,半点不肯越雷池半步,即使是皇帝做错了事,说错了话,他也会毫不犹豫的当面驳斥,幸好,刚才来的时候没有给他看见,否则的话,又得是一通谏言,弄得彼此难过,何苦来哉?
也因为这样,皇帝心中有点怕见到他,见他放课了,也不再多说,吩咐一声起驾,在内侍的虚扶下到外面上了轻步撵,一路回宫去了。
第32节 圣眷已衰
黄宗汉字寿臣,福建人,道光15年的进士,散馆后十余年间升到云南巡抚,可谓官符如火。这是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得益于他本人确有实才;另外一方面就是得益于他的同乡,时任工部侍郎的彭蕴章的举荐,第三方面,则是来自于老师的提拔——穆彰阿是他这一科殿试的总阅卷官,黄宗汉拜到他的门下,也是有名的‘穆门十子’之一。
他是心中只知有己,不知有人的那种人,在云南任上对待下属官员如同厮养家奴一般!
布政使司有一位司官,姓马,专门负责每一年云南进贡物品筹备,运送事宜。彼此都是读书人,又是在一省为官,见面的时候便是不称官称,也可以用台谱或别号称呼——这本是不成文的规定,更加是礼貌。但是黄宗汉从来不管这些,只是因为马司官比他科名稍晚几年,平时又是衣着朴素,每一次见面都用:‘老马’称之而不名。
马司官当然不满,偏又爱喝酒,酒后也便免不了发些牢骚,话传到抚台大人的耳朵里,从此便多事了。
道光季年一次,运送普洱茶、冬虫夏草等贡品进京途中,偶遇大风将贡船打翻,如果要是遇到一个通情达理的上官,这样的事情也不过是背一个处分而已。偏偏黄宗汉和马司官不洽,便借题发挥,上了一封奏折,其中说马司官:‘……当值以来每日无酒不欢,其人常在醉乡,本次押送贡物到京,更加贡船之上饮酒作乐,于天庾正供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