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刻薄,怕是今后日子难过,又不免发起愁来。
************
杨殿邦上京一次归来,除了就私盐之事要着力整顿之外,也带回漕运改为海运的确信,这件事以他的漕运总督衙门总司其职,两江总督作为江南一地最高官阶,也要从旁协助。皇帝在两个人陛辞出京的时候很明确的说到这件事:私盐之事可以暂时缓一缓,先要两个人同心协力把漕运改革之事处理妥当。
领命回任,两江之地早已经得到了邸报,这一下,上海的沙船帮可真的是扬眉吐气了。多年来,沙船帮从来都是以北货南运作为主要的生意来源,将一些北方的大豆,粮食,土特产运到南方销售,不论是人数上或者是规模上都万万不及漕帮来的财雄势大,而且,因为从来都是走海路,照例是北程回空,为了让船在海上行驶平稳,都要准备很多巨大的石块做压仓之物,而这一次,石块换上了大米,还白白落袋一份水钱,自然是风生水起,再不复当年窘迫。
与此相对的,自然就是漕帮的四处求告,近几日来,江宁知府衙门,驻防将军衙门,两江总督衙门,还有杨殿邦的漕运总督衙门前总是有士绅耆宿前来,有的还是扶老携幼而来,只是为请漕督大人再向皇上请命:给漕帮千万之众一个活下去的机会!
这样的要求是杨殿邦不能、不敢答应的,只得一番好言抚慰,最后打发这些人归去,看着众人眼带泪花的离去,杨殿邦宦海多年,也是泪上眼圈,几欲夺眶而出!
在花厅来回走了几步,杨殿邦站不定坐不稳,最后一摆手:“来人,请梦莹先生。”
新的一周了,成绩要靠读者帮衬,看书之余,请记得投上一票。
第34节 共做商量(1)
梦莹先生叫李篁仙,湖南人,自幼饱读诗书,都是经世致用之学,以举人功名在漕督府做了一名清客,平日里为大人处理往来公文,可谓是下笔千行,才力倚马可待,就连这一次进京述职,杨殿邦都带着他,为其参赞一番,果然大获皇上认可,杨殿邦加官晋爵之余,对这个25岁的李篁仙也是更加的倚重了。
过了一会儿,门廊处有脚步声响起,李篁仙大步走进花厅,一张脸上像是没有洗过一般眉目不清——满身的名士派头,到座前一躬身:“学生见过老大人。”
“你我宾主不须如此客气。梦莹啊,坐,坐下来说话。”
“是。”李篁仙在他旁边落座:“老大人可是为漕帮民众前来请命困扰?”
杨殿邦对他能够猜出来自己请他过来的原因丝毫不以为怪,这件事在漕督衙门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