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差很远,另外则是宋国在周边国家里都有强国的噱头,从这里带回去的东西就算是和他们国家一个质量,都能提不少价格,半点不缺买主。
“这些布料我都要了; 你开口说个价格吧。”奇拉道。
现在他已经学了一些生涩的宋国话,也能差不多听懂了一些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儿,毕竟出门在外不能总是靠着别人。谁知道翻译干不干正事儿呢?奇拉在这方面是吃过亏的额,因此从过年时就卯足了劲儿学习宋国话,现在不说突飞猛进,但是到底是有了一点进步了。
林若青是将这布料的价格定在二两银子左右的,不过做生意还是有个讲价的过程,二两银子是底线罢了。刘平南自然也是知道的。
此时奇拉开口问商品的价格,刘平南也就故作思索一般,他想了想开口道:“这东西费时费力还路途遥远,价格暂定在三两银子一匹。”
没想到刘平南做好了和奇拉讨价还价的准备,奇拉却是眼睛一亮立刻点头说:“三两银子一匹?”
他说话口音重,但刘平南还是能听懂,因此对奇拉点头确定:“三两银子一匹。”
“都要了。”奇拉道。
随后立刻扭头和随从一起算钱,又做了打发随从的动作,好像是迫不及待让随从取钱去了。这一番动作不由让刘平南怀疑,难不成三两银子一匹是便宜的了?
可他之前和陈家的一些伙计打听过,这边的布匹大多是一两到二两之间啊,二两五都是撑死了的价格了。
旁边的翻译看出刘平南的疑惑,和他解释道。
“三两银子比边关普通的价格是贵了一点的,边关这边拿出去也最多就卖上一两五,可是边关的布料和南边没法比,这到底不是出好布的地方,加上这边的布数量也不多,大都是上百匹还要攒几个月再往回运的。”
刘平南这才了然,想想也的确是这么一回事。商人做生意没有吃亏的,奇拉能接受三两的价格也就证明这个价格就算运送回国以后也有竞争力。
不过如果是放在宋国境内,这布料拆分开来卖,一匹布也能卖二两左右了,三两卖给奇拉也不亏。
起来那边很快让人拿来了银子,当场核对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桩生意在这么短时间内就完成了是很少的。
刘平南看着奇拉的人卸货,又和奇拉说起下一次订货的事儿。
“这次要先给一部分订金才行了,”刘平南道,“要不然如果你这里反悔,我们那里的损失都是要自己负担的。”
奇拉听了翻译的话以后,点头道:“这个我知道,这次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