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于连李濂文家里看门的大黄也不敢得罪,更何况他的儿子们。但是又实在压不下这口气,趁今天李濂文来视察,这个英雄一咬牙给他儿子们小鞋穿。
本以为李濂文看到家里所有的小孩都不在,这么明显的不对劲,老爷子肯定知道家里出事了,只要一查,就知道他儿子们背着这个大儒做的好事,到时候老爷子还不抽了老三他们的筋扒了他们的皮?没想到李濂文一愣,转头说道:“最近风大,我府里很多孩子都得病了,你也注意一下吧,明天我让人给学堂里熏醋。”
这话气得塾师恨不得一头在墙上撞死:全城报纸都在议论李家不仅是慈善家,而且作风越来越洋派,各个儿子手里拎着银袋、怀里揣着支票到每个教会乱钻,恨不得给各种牧师神甫跪下磕头求让子弟入教会学校………大家都知道,就你不知道?
李濂文当然无心在空荡荡的前三排教室里呆着,一个儿孙看不见,在这里装模作样干嘛,对塾师抱拳作揖,转身就走了,看着老爷子的背影,塾师在心里流着血呐喊道:“李老先生,我敬佩你坚守孔孟正道、抵抗洋教侵袭、什么沾洋的东西都不穿不碰不穿不用不看的正派,但是你确实应该看看报纸了!!!!!”
021、蛋黄横流
各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投靠洋教,搞得自己书院都没自己子弟在读了,确实出乎老爷子的意料。这情势有点失控,因为各房速度都太快了,比当年遇到韶关小报攻击的反应还快,老爷子根本来不及控制。正所谓:危机显亲情,饱暖思窝斗。
从《韶关新报》危机的因祸得福开始,就预示着李家要从父子、兄弟合力保家业的老战役,进入分家、分遗产的新的大战役了。涉及到亲兄弟的内斗,肯定快,一个一个都行动贼快,谁也不想别人抱金砖,自己睡土窝。其实就算别人捡了几块土砖修了个猪窝,只要自己没有,也一定要去抢土砖,谁叫:亲兄弟明算账,甚至于明着较劲呢。
李濂文自然听说老二把好几个子弟全塞进韶关培德了,他是微微点头又轻轻叹气。微微点头:那是老二还不笨,知道为家族要各个势力都得有人罩着,这莫如自己子弟要在里面出将入相,老大仅仅放了一个孙子,这固然不错,但万一重孙子没考上科举呢?老二又放了六个子弟进去,这岂不是李家人在宋国显贵的概率增大了很多吗?这叫广撒网,“勤”能补“拙”。
轻轻叹气:是老二有些过火了,全家年轻的子弟全入洋教了!这已经不是自保和稳中求胜的稳健策略了,而是类似于当年满清入关之时,全家都削发留辫子为满人圣君甘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