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孙谨本是李林甫心腹之一,但是因为李昂的原因,李林甫对他的戒心也越来越重,皆因一旦成功把李昂扶上位,取代了太子李亨,公孙谨极可能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李林甫当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
只不过除了扶起李昂取代李亨,他现在确实没有别的好法子除去李亨这个要命的威胁,要扶李昂,暂时就不能动公孙谨,至少目前为止,他和公孙谨的利益是一致的。
“圣意难测啊!”李林甫感叹了一句。
公孙谨道:“相公,杨慎矜靠不住,一旦他到了陇右,难保不会坏了咱们的大事。”
“然圣旨已下,公孙尚书有办法让圣上收回成命吗?”
“这……。”公孙谨发现李林甫的反应有些不对,心中不禁一凛。
李林甫适可而止,没有再继续敲打公孙谨,他抚着长须说道:“现在圣旨已下,若再强行阻止杨慎矜前往陇右,恐怕反而会让圣上心有疑虑。当务之急,我们要做需要做三件事,其一,骆驼桥大捷,开拓大非川之功不能不赏,你们立即上书,以此为由,请封李昂为郡王。其二,尽快确立李昂嫡皇孙的身份。其三,正如你所说,杨慎矜靠不住,不能再他久居御史中丞之位,必须尽快把他贬出朝堂,最好是赶在他从陇右回京之前。”
不得不说,李林甫能稳坐宰相之位这么多年,绝非幸至。他这三招,都是针对眼前的局面使出的釜底抽薪之策。
只要朝廷先一步肯定了李昂的功劳,这等于是对李昂与哥舒翰之争定了调子,这样一来,不管谁去陇右,都不好打朝廷的脸。
尽快确定李昂嫡皇孙的身份,更是一步大棋,这不光是为李昂加一块护身符,同时把李昂往上这么一拱,一来解除了李昂对李林甫的威胁,二来很快就能让李昂变成李亨的威胁,为最终取代李亨奠定了基础。
这第三招,趁杨慎矜前往陇右之机,给他扣上一顶大帽,让杨慎矜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如此不但能消除他去陇右的影响,还顺便解决了这个不听话潜在威胁。
公孙谨心有戚戚焉,连忙答道:“相公高明,下官等这就抓紧去办。”
于是乎,杨慎矜和鱼朝恩尚未成行,朝中就有官员上表,请朝廷封赏骆驼桥大捷、开拓大非川之功。捷报比李昂他们相互弹劾的奏章早到半个月有余,有功则赏,天经地义,大臣们上表请封功臣,无可非议。
其中,李昂作为最大的功臣,不少官员认为,不封郡王,不足以酬其功,就连坊间的老百姓,也认为这是李昂该得的。
有功者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