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定宸板着脸正色道,“胡言乱语!朕这是秉公行事,怎可视为私怨?”
越罗立刻点头,改口道,“陛下大义凛然,是臣妾想错了。”顿了顿,又忍不住掩面笑道,“不过户部尚书转任御史中丞,却是不太合适。何如让他转任大理寺,将大理寺卿提到御史中丞的位置上?”
大理寺卿和御史中丞,从品级甚至职能上来说都相差仿佛。但大理寺从来都是养老部门,而御史台却是核心中的核心。
李定宸笑着划掉了这一行,果然照越罗说的改了,然后揶揄的看向她,“还说朕记仇,阿罗也不遑多让。”显然,之前在编撰农书这一事上,户部的表现也让越罗很不满意。虽然在王霄的要求下,最后并没有单立农部,但给户部换个主官也是一样的。
“我这也同样是秉公行事。”越罗道。
说完之后两人对视一眼,却是都忍不住笑了。
这件事里,他们或许有私心,希望事情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但却不是为了给自己谋取好处,而是为了朝廷,为了天下万民。只要自己心思坦荡,又何惧旁人揣测?
这一次的调整,对整个朝堂而言,都是一次巨大的震荡。但内阁那边却没有反对。所以第二日,圣旨就颁下去了。
六部办公的地方相距不远,这一份份的奏折从中书送出来,简直让人心跳不已。皇帝的这份手笔,着实镇住了不少人。而内阁竟然也没拦着,让一部分人不由得感叹,这天是真的变了。
在这样的动荡之中,陈渊之前那份请开农科,工科,医科考试的奏折被通过,就显得低调多了,根本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只有与这件事有关的部门接到了旨意,开始做各种安排和准备。
——消息要发送到各地让所有人都知道,考试的规程要制定出来,考完之后取中的人如何安置要先考虑好……千头万绪,都要提前准备起来,以免事到临头出乱子。
当然,这也是因为陈渊提出了一个比较特别的构想。
他认为杂科的官员完全可以独立于文武之外,拥有单独的晋升体系。这样一来,不但没有分薄文臣的势力,还给了许多士子走另一条路的机会。
虽然杂科的官员负责的是各种俗事,通常被称为“下僚”,稍有前途的官员都不愿意做。但对那些不能在进士科出头的士子而言,不失为一条好的出路。
文臣们只要像压制住武将那样,也压制住杂科的官员就可以了。
内阁和中枢一日掌控在他们手中,就不用担心失势。
既然如此,他们也没有堵住这条路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