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地方寻找旁证。三司的官员们将那两年的文书翻了个遍,看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连正经差事都顾不上了,更不用说弹劾朝臣。
朝堂上倒是因此清静了一段时日。
在这个过程中,会试和殿试都十分顺利的完成,为朝廷取了又一批人才。
进士科不再是今年关注的重点,几门杂科因为皇帝的重视,也跟进士科一样进行了殿试,而且还真的出了不少人才,奇思妙想,连朝中老臣们也纷纷赞叹“江山代有才人出”。
新科士子们打马游街,夸耀风流时,王子海案的调查也终于接近尾声。
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和御史中丞三人聚在一处,商讨上奏的折子应该怎么写。三法司之间隐隐有些争斗,所以平日里并不和睦,但这个时候,三位主官坐下来,气氛倒是十分和谐。
御史台在三法司之中职责最重,但新任御史中丞本来就是原来的大理寺卿,所以并不揽事。
最终刑部尚书第一个开口,“依两位看,此事当如何决断?”
事情上报给了皇帝,得到了确切的结果,赵靖此刻心情十分轻松,主动道,“本官的意思,如实上报。既然什么都没查到,自然是什么事都没有。”
刑部尚书看了他一眼,办案子哪有这样的?事关这种大案要案,从来都是疑罪从有。正因为没查到什么,所以才必然是有人出手遮掩痕迹,抹消证据!
“本官倒是觉得,还可以再查。”他敲了敲桌子,道,“现在查不出来,不妨扩大范围嘛!”
有人上门送钱的,当然不止赵靖一家。
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刑部尚书自然不希望这件事情就这么轻描淡写的过去。何况,他本人与王霄,也有些说不出口的龃龉,正要借着这个机会把人按下去,岂能如此轻易结案?
第109章 不敢或忘
御史中丞眼皮一跳,下意识的转头去看赵靖。
他年纪大了,没有这种冒险的心气儿了,能往上走这一步完全是意外之喜,也不觉得扳倒了王霄,自己就能更进一步,因此在这件事情上,态度是比较保守的。
赵靖心里有底,听见这话脸色都没变一下,皮笑肉不笑道,“大人想扩大到什么范围?”
“自然是连那些投靠王霄的党羽一并查了。”刑部尚书捋着胡须,“他王霄犯了案,这案子却不是他一个人就能做下的。若是扩大审理范围,必然能够查出更多东西。”
不等赵靖开口,御史中丞已经沉下了脸,拍着桌子道,“这是株连!”
他还没老糊涂,立刻就敏锐的察觉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