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正月十五,就有朝臣上折子,认为李定宸登基至今,周边属国都未曾来朝拜过,宜趁着开年之际,修国书,遣使臣,往各国送几本黄历和木牌铜牌,宣扬天…朝上国之威。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李定宸的赞赏,发还内阁,让他们按照旧例拟定章程。
然后又将内阁送上来的赏赐单子划掉了大半。
历来大秦给各属国的赏赐,是十分丰厚了。除了钦天监每年编出来用以指导农事的黄历,以及视属国大小和与上国关系远近,会赐下铜牌或木牌若干面之外,剩下的就都是金银财帛、瓷器丝绸茶叶等特产了。
李定宸大笔一挥,便将金银财帛和特产都划掉了大半,理由也很正当,“等他们派人前来朝贺时,再行赏赐不迟。”
赏赐的规格定下,接下来就是挑选使臣了。
出使虽然是个苦差事,却也是履历上非常重要的一笔。而且增广了见闻,往后遇到相关属国的事,便必然绕不过自己。大秦的属国大部分都不强大,对上国又不甚尊敬,因此这一次派遣的官员品阶必定不会太高,倒是要求足够机变。所以消息一出,年轻官员们便纷纷上书,主动请求前往。
李定宸和内阁对此都很满意,不久就定下了前往各处的使臣。
他私底下还对越罗感叹道,“可惜余敏程不在京中,否则安南这一路,该叫他去。”论机变,余敏程的确令李定宸印象深刻。上回他能在西北掀起那么大的乱子,最终全身而退,这回只是给朝廷寻个出兵的理由,想来也容易得很。
没有余敏程,他只能借口了解各国局势,往每一支使臣队伍之中塞进去一个参谋部的年轻官员。然后叫唐英私底下面授机宜,让他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第117章 安南局势
或许连老天爷都站在李定宸这一边。
遣往各藩属国的使者们得到的待遇不一,但大体上,各国还是仰慕天…朝上国风采,愿意继续依附。
其中有几个小国在李定宸登基之后亦有朝贺,态度十分恭顺,奉了国书与贺礼回来,李定宸也不吝赏赐安抚。而之前疏于朝拜,但认错态度还算诚恳的,他也命使臣也多加优抚。就是态度敷衍了事的,他也不多刁难。
唯有那几个态度傲慢,隐有不臣之心的,李定宸才下旨严厉申饬。
这种时候,就比较考验使臣的能力了。
又要在他国保全自身,又不能堕落天朝上国的威风,其中的度,只能自己把握。
幸而李定宸对此早有预料,使臣们出发时都带上了一队几百人的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