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啊。以向雨田的盖世神功,偷阅魔门其余各道的典籍是再简单不过,便是要集齐《天魔策》亦非难事。可惜他明显没有光大圣门这个觉悟。
凌风细阅下去,这三卷有个共同的特点,便是详细阐述了修炼及运用精神力的法门,虽然这部分内容并不多。
凌风用于探物的神识,便属于精神力的一种简单运用。他原先将此归为真气运用的一种,实是谬误。人体运行真气,靠的是本身的意识,所谓以意御气是也,凌风得凝神复元真气便缘于此,而意识就可归于精神力。
以他的神识,最多可查探到周围几十丈内的信息,偶尔能感觉方圆数里内的一些潜在的威胁,这已是了不得的成就。但武功一达到大宗师的级别,便再也难以围捕,就正是因其精神已暗合于道,有了某种预知未来、察觉危险的能力。
一般比武交锋,下焉者徒拼死力,中焉者速度战略,上焉者智能精神气势,无所不用其极。道心种魔*乃上焉者中的最上品,专讲精神异力,使精神有若实质,无孔不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三卷中有关精神力的部分全用红色字体打印,醒目的很。有了这些,对研习道心种魔益处无穷。
凌风掩卷沉思,道心种魔,在于一道一魔。但何为道?何为魔?
天地万物,由一而来,虽历尽千变万化,最后总要重归于一,非人力所能左右。
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生二者,正反是也,魔道是也。人虽不能改变这由无到有,由有至无的过程,但却可把握这有无间的空隙,超脱有无;而无论是魔是道,其目的均是超脱有无正反生死,只是其方式截然不同吧!
入道入魔,其最高目的,均在超脱生死,重归于一。不过所选途径,恰恰相反。
譬之一条长路,路有两端,一端是生,一端是死,如欲离此长路,一是往生处走,一是往死逃。入道者选的是“生”路,所以致力于返本还原,练虚合道,由后天返回先天,重结仙胎,返老还童,回至未出生前的状态,此之谓道。
有生必有死,有正必有反。假设生长正,死便是反;若死是正,则生是反。修道者讲究积德行善,功于“生”;修魔者讲求残害众生,功于“死”,其理则一。
所谓积德行善,又或残害众生,均是下作者所为,从道者或从魔者,当到达某一阶段,均须超越善恶,明白真假正邪只是生死间的幻象。
凌风也曾拜读过黄易的另一部大作《覆雨翻云》,其中道心种魔*便有两人算是练成,魔师庞斑由魔入道,牺牲炉鼎,而浪子韩柏得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