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放弃对诸天神佛的崇拜,远离沉重的典籍和繁琐的礼仪,无拘无束地深入探索每个人具备的佛性真如。若不重我,还有何所倚重?
李淳风名属道家,其实对佛教经典亦略有涉猎,尤其是讲究“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禅宗,与道家思想并无多少矛盾之处,故禅宗在社会名流中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所以他的指责很有份量,全场人的目光都集往伏难陀,看他如何辩解。
伏难陀双目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语调铿锵,字字有力,神态却是从容不迫地道:“要明白何谓‘我’,先要明白‘我’的不同层次。最低的一层是物质,指我们的身体,稍高一层的是感官,心意又高于感官,智性高于心意,最高的层次是灵神,谓之五重识,‘我’便是这五重识的总和结果,以上御下,以内御外,灵神是最高的层次,更是其核心。”
尚秀芳一对美眸亮起来,点头道:“秀芳尚是首次听到有人能把‘我’作出这么透彻的分析。大师说的灵神,是否李公子刚才说的佛性真如?”
伏难陀尚未回答,师妃暄已在解府下人的唱诺中飘然走进。
她一副男装打扮,束了一个文士髻的头发乌黑闪亮,非常引人,象征她剑手身份的色空剑负在背后,整个人透出一股飘逸潇洒的味儿。
解晖惊喜过望,从未想过慈航静斋会有人前来贺寿。
这不只是他个人面子的问题,更代表着巴蜀的未来有了希望。他已打定主意,静斋的决定就是他的决定,无论是投向天下会还是李阀,亦或保持中立,他都无条件地支持。
师妃暄的到来或许对他而言是个台阶,与宋阀和解的台阶。
因为在他心里,静斋的注多半没有压在李阀上,尽管梵清惠曾有以北统南的经典论调,但时也势也,天下会与宋阀的联合已注定大半个天下已落入囊中。尤其宋家军占据泸川后,随时可攻打过来,战争一触即发。在这种情况下,静斋没理由继续支持李阀,显然那样势必引起巴蜀战乱,与悲天悯人的静斋风格不符。
但他有些失算了。
师妃暄入席后,依例恭祝两句,即道:“妃暄此来,乃是奉了家师之命,特来表达我静斋的态度。”
满堂寂然。
都在等候静斋对巴蜀形势的最后通牒。
师妃暄道:“天门无道,明宗越不仁,故我静斋将全力支持李阀,故希望独尊堡、川帮、巴盟能以大义为重。”
全场哗然。
李孝恭、李秀宁兄妹受宠若惊,对突然到来的幸福手足无措。事实上,今晚一直没有他们游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